玩酷网

网红书记朱是西的双面人生:从“输液针头开会”到“政绩工程”覆灭记

“带着留置针开会是作秀还是敬业?”2024年初,这段争议视频将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送上热搜。短短一年后,当河南省纪委监委通

“带着留置针开会是作秀还是敬业?”2024年初,这段争议视频将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送上热搜。短短一年后,当河南省纪委监委通报其被“双开”时,网友才发现:那根刺眼的输液针头,竟成了他政治生涯最后的“表演道具”。

这位曾高喊“南阳挣钱襄阳花是耻辱”的“网红官员”,最终因“结交政治骗子”“搞迷信活动”“损害群众利益”等罪名跌落神坛。更讽刺的是,他力推的迷笛音乐节以盗窃事件收场,他主政的南阳接连多名副手落马……这场权力游戏背后,藏着怎样的官场生态?

人设崩塌:从“亲民书记”到“双开贪官”的魔幻现实】

1. “网红”人设的精心经营

夜市买T恤秀亲民:2022年五一,朱是西被拍到自掏腰包购买“热爱中国”T恤,视频一度刷屏。

火车站当志愿者:2023年迷笛音乐节开幕,他身着红马甲为乐迷发礼物,被赞“接地气”。

“输液针头开会”争议:带病工作形象引发两极评价,如今回看,纪委通报中“官迷心窍”四字堪称注脚。

2. 舆论反噬的致命转折

“南阳挣钱襄阳花”言论翻车:2023年人代会上,他痛批市民跨省消费,却被网友扒出南阳商业配套不足的短板。

迷笛音乐节成闹剧:乐迷财物被盗事件暴露城市管理混乱,其“文化名片”计划沦为笑谈。

▶ 深度剖析:朱是西的“网红”策略本质是“注意力政治”,通过制造话题转移对施政能力的质疑。但当舆论聚焦真实民生,人设便迅速崩塌。

权力变现:政绩工程背后的腐败链条

纪委通报三大关键词

“劳民伤财”:被指强推形象工程,如耗资巨大的音乐节、地标建设,实际效益存疑。

“交通特权”:违规配备公务车辆,甚至被曝要求交警开道扰民。

“权色交易”:通报罕见提及“搞权色交易”,暗示其生活作风问题。

▶ 案例深挖

华侨城项目疑云:朱是西曾痛心“南阳消费外流”,但知情人士透露,其亲属被曝参与某文旅项目招商。

“迷信活动”细节:传其办公室摆放风水器物,重大决策前请“大师”指点。

南阳官场地震:朱是西案引发的连锁反应

1. 共事者密集落马

政法委书记金浩(2024年4月被查)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苌其林、高贤信

前政法委书记张明体

2. 巡视组进驻后的“河南风暴”中央第五轮巡视组2025年4月入驻河南后,南阳成为反腐重点。有分析指出,朱是西案或牵扯更高级别保护伞。

反思:网红官员现象背后的治理困境

1. 流量与实绩的错位

部分官员沉迷“热搜治国”,用表演代替实干。

专家建议:干部考核应降低“舆情指标”权重,强化民生满意度。

2. “政绩工程”的生存土壤

短视的GDP竞赛催生华而不实的项目。

网友辣评:“有些领导不是来服务的,是来拍抖音的。”

3. 监督机制如何补漏?

朱是西“输液针头作秀”时,为何无人敢质疑?

需强化同级纪委监督权,畅通群众举报渠道。

朱是西的结局,是一面照妖镜:

对官员:流量换不来政绩,作秀遮不住腐败。

对公众:越是高调“表演”的干部,越要警惕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对体制:唯有扎紧制度笼子,才能避免“网红书记”闹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