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DALI RUBIKORE 2 测评:我们对 “KORE时代” 的初体验堪称美味

01《What Hi-Fi?》评语强大的 RUBIKORE 2 既具信息量又富娱乐性,带来的不止是一段美好时光优点同类领

01

《What Hi-Fi?》评语

强大的 RUBIKORE 2 既具信息量又富娱乐性,带来的不止是一段美好时光

优点同类领先的解析力极具感染力的鲜活特质节奏感极佳

缺点高频较活跃,需谨慎搭配系统

当一个品牌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若能将其与自身现有的高品质产品建立关联,往往会事半功倍。事实上,若该产品能借力于某些知名或令人向往的事物,它在初入市场时便已占得先机,尚未有机会在世界上留下自身印记前便已拥有良好开端。因此,达尼(DALI)将其最新音箱系列命名为 RUBIKORE,与旗下旗舰级、无可争议的高端 KORE 音箱同名,这一做法完全合乎逻辑。

自达尼上一对 Hi-Fi 音箱进入我们的测试室以来,该品牌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工程时代,我们只能将其称为 “Kore 时代”。2022 年,首先登场的是前文提及的 KORE 参考级音箱;一年后,定位稍低的 EPIKORE型号问世;而如今,在 KORE、EPIKORE 以及资深的EPICON系列(我们只能希望EPICON 最终能为完整的 EPIKORE 系列让路)之下,我们迎来了成熟的 RUBIKORE 系列。它取代了此前 RUBICON 系列的位置,后者曾诞生过 RUBICON 2 等优秀产品。

正是通过该型号的继任者 —— DALI RUBIKORE 2,我们首次品尝到这个全新 “KORE时代” 的真味。总体而言,这对两路书架式音箱带给我们的更像是浅尝辄止,而非大快朵颐,宛如第一次约会时共享开胃菜的第一口,而非第十次约会时塞进一整块披萨般的狼吞虎咽。尽管它们所搭载的技术灵感源自价格 32 倍于己的 “终极达尼音箱”,但RUBIKORE系列的其他成员拥有更多此类技术。

02

设计与制造

RUBIKORE 2 搭载 16.5 厘米中 / 低音单元,采用 DALI 的纸质与木纤维 “Clarity Cone(多维通透纸盆)” 以提升中频清晰度,并融入该公司专利且长期使用的 SMC(Soft Magnetic Compound,软磁复合材料)磁体材料技术,旨在减少双磁体系统中的失真、磁通量调制和涡流。

尽管 DALI 的 RUBIKORE 系列引入了源自 KORE 音箱 Evo-K Hybrid Tweeter(其本身是 DALI 成熟 EPICON 系列所用 Hybrid Tweeter 的进化版)的全新混合高音单元设计,但除 RUBIKORE 2 外的所有型号(6 号和 8 号落地箱、CINEMA 中置声道音箱和 ON-WALL 挂墙音箱)均配备该设计。RUBIKORE 2 确实采用了混合单元全新的 29 毫米无铁磁流体、低损耗球顶设计,但未配备配套的 17×45 毫米平面磁体高音单元。这延续了此前 Opticon 和 Rubicon 系列的策略 ——DALI 首次决定将混合高音单元系统仅用于落地箱:除了成本因素外,在品牌看来,混合单元的额外尺寸会让书架箱箱体显得过高过瘦,比例失衡。

03

DALI RUBIKORE 2 技术规格

类型 书架式驱动单元 29 毫米软球顶高音单元,16.5 厘米木纤维纸质 SMC 中低音单元导向孔? 有,后向导向双线分音? 支持阻抗 4 欧姆灵敏度 87 分贝尺寸(高宽深)35×19.5×33.5 厘米重量 9.5 公斤饰面 4 种(高光白、高光黑、栗色、胡桃木)

RUBIKORE 2 也未配备其落地箱兄弟型号分频电路中减少信号损耗的 “SMC KORE” 电感,但其分频设计确实与该系列共享高端 Mundorf 电容的使用。其他方面,“Continuous-Flare(连续扩口)” 低音反射导向孔旨在最大化低频表现,而两组扬声器端子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双线分音或双功放驱动。

从我们评测人员拍摄的配图中可以看到,本次评测的样机采用高光白漆饰面,此外还有黑色、酒红色以及天然胡桃木贴面可选。任何熟悉 DALI 音箱的用户在取下格栅时都会立即认出 RUBIKORE 2:其标志性的木纤维中 / 低音单元的红色涂装、占据面板大部分空间的单元边缘,以及光泽感箱体处理。“handsome(美观)” 是我们最想用的形容词,“稳妥” 和 “传统” 等词也与之相距不远。我们绝无贬义 ——DALI 是一家风格成熟的公司,其成熟的美学设计在今天拥有与数十年前一样多的拥趸。

RUBIKORE 2 的售价相比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 —— 屡获殊荣的 KEF R3 Meta—— 高出数百英镑 / 美元,在我们看来,仅从外观和质感判断,两者中 RUBIKORE 2 至少看起来更符合其更高的定价。那么,它们的音质是否也对得起这份价差呢?

04

声音表现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最初使用 PMC Cor 集成放大器驱动 DALI 音箱,搭配 Naim Uniti Atom 耳机版流媒体播放器,并在聆听过程中通过调试,将音箱放置在距后墙约 20 厘米处,直射前方而非指向内侧 —— 这是 DALI 设计长期偏好的角度。

我们说 “最初”,是因为经过数小时聆听,且排除了未充分煲机的因素后,很明显 RUBIKORE 2 的频段平衡需要搭配一台听感更柔和的放大器才能发挥优势。事实上,RUBIKORE 的高频表现已接近 “前倾” 的临界值(但尚未达到令人不适的程度),因此需要谨慎搭配前端,确保其高频的量感和特性维持在临界点,而非越过阈值变得刺耳。例如,你会需要一台如 Arcam A15 或 Naim Nait XS 3 般饱满扎实的放大器 —— 当换用这两款机型后,它们均被证明比中性的 PMC 更适配。

在找到更合适的搭配后,我们欣然反复播放 Four Tet 的《Three Drums》—— 这首充满镲片音色的作品。在八分钟的时长里,超过一半的时间中,鼓循环里始终存在镲片音色,为各种合成器旋律奠定框架。因此,若一款产品的高频表现能通过这首歌的考验,便可通过任何考验。乐器的质感清晰可触,其动态与节奏感十足,不至于让合成器旋律完全抢占风头。

在频段的另一端,低频表现与高频有相似之处:清晰、轮廓分明且敏捷。播放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的《Tears Can Be So Soft》时,RUBIKORE 2 能深入挖掘低频,直击背景轰鸣的核心 —— 当我们调高音量时,震动甚至足以轻拂脚底。这种低频下潜并非单纯的 “低音 blanket”(注:此处指混沌的低频覆盖),严谨的 DALI 音箱能够识别并呈现振荡的音波层次。

而两者之间的中频呢?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主角。Big Thief 乐队主唱 Adrianne Lenker 的《Sadness As A Gift》是一首清脆而丰富的民谣作品,主要展现她充满生命力的嗓音,以及极具感染力的小提琴伴奏。DALI 音箱以细腻的表现力,精准传递出其中的情感内核与血肉感。在开阔且动态丰富的声场中,它们的演绎仿佛不受束缚地起伏,编曲的温暖与丰润也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当 Nick Hakim 的和声从下方悄然浮现时,其音色与转音的细微差异也易于辨别 —— 这正是 RUBIKORE 2 的解析力所在。

但细节已足够;这些音箱作为整体的表现究竟如何?简而言之,RUBIKORE 2 自信地在 “展现讨喜个性” 与 “谨慎不过度渲染信号” 之间走出一条精准平衡的路线,甚至带着一丝昂首阔步的姿态。它们鲜活却忠实,有趣却不失克制,在娱乐性与信息量之间取得了压倒性的平衡。

十年前(天啊,时光飞逝),我们曾称前代 RUBICON 2 “极具娱乐性” 且 “富有表现力与热情”,因此我们很高兴地听到,多年来 DALI 如常春藤般紧紧抓住了这些声音特质。

这是存在感很强的音箱 —— 它们仿佛置身房间中,与所有人互动并营造愉悦氛围,尤其在播放旋律明快、人声突出的作品时如鱼得水,例如 Young Jesus 的《MOTY》,或更商业化的例子:Taylor Swift 的《I Can Do It With A Broken Heart》。

依赖节奏感的作品(如后摇滚大师 Explosions In The Sky 的《Moving On》)为 DALI 提供了一展所长的舞台。清脆的键盘、狂野的打击乐与旋律性电吉他交织成令人陶醉的网络,但 RUBIKORE 2 从容应对,精准追随乐曲从极静到极响的张力,以及不那么剧烈的动态起伏。每一丝乐器线条在混音中都目标明确,而高潮部分则如法官宣判般掷地有声。

与当前同类领先产品对比时,我们确实怀念 KEF R3 Meta 更宽广的声场与更强劲的冲击力,但相较于 DALI 更自然的节奏凝聚力与全然更细腻的表现,这些相对的不足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若需要进一步确认 DALI 更强的透明度,只需最终切换回高端 PMC 放大器即可:通过 DALI 音箱,我们能比通过 KEF 更清晰地听到 Cor 放大器相较入门级 Naim 放大器的音质提升。

05

评分

RUBIKORE 2 并非对 DALI 顶级 “KORE” 工程的全面展示,而更像是一场快速预览,但它们的表现恰好彰显了当下及未来(且勿忘记,还有更高端的)“KORE” 系列的潜力。

RUBIKORE 系列在2024年慕尼黑高端音响展首次发布时,或许借力于其 KORE 和 EPIKORE 兄弟型号的技术下放,但如今它们已跻身市场,并在 Hi-Fi 音箱领域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记。DALI干得漂亮。

评分

・ 音质 5

・ 兼容性 4

・ 制造工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