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的统计,女性和儿童占加沙战争已核实死亡人数的近70%
说起来,这世上总有些“理直气壮”的角色,即使是事实摆在眼前,依然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最近,以色列在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面前可算是被“正面打脸”了。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发布了一个不怎么给面子的报告——加沙冲突中大量平民伤亡,70%是妇女和儿童。
这场冲突“可能”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这个“可能”用得很微妙,点到为止,但内容扎扎实实,甚至可以用血泪控诉来形容。
而以色列对这份报告的回应?依旧是经典的“拒绝三连”:我不知道,我没错,我没责任。
巴勒斯坦难民周三在加沙地带中部的布赖杰难民营内领取食物。(图取自法新社)
区分与相称,联合国这两顶帽子给以色列量身定制了?先来解释一下联合国这两大“帽子”:区分原则和相称性原则。说白了,就是冲突中得分清敌我,只能攻击战斗人员,别连着平民一起揍。要是“误伤”多了,那可就是不讲规矩了。
可偏偏在这次加沙冲突中,70%的死者是妇女和儿童。看到这比例,有没有联想到那些“失误”的考试成绩?只不过,这回以色列的失误可不仅仅是考试不及格,而是“自爆”。
按照以色列的说法,这些平民伤亡的锅,全是哈马斯用“人肉盾牌”造成的,是哈马斯让平民打掩护。果真如此吗?
联合国似乎并不买账,特别点出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并没有采取足够措施保护平民。以色列的“我有理”和联合国的“真敢打脸”碰到一起,结果只能是以色列被摁在墙上审视了。
国际刑事法庭追责以色列
国际刑事法院来“追责”?以色列心里真不慌吗?说到这儿,问题来了:这么多平民死伤,联合国还能干点啥?
这时候想到了国际刑事法院(ICC)。不过,ICC也不能随意裁定。毕竟,追究战争罪,首先得去一线取证,了解情况。
可是加沙这种战乱的地方,证据采集难度堪比“地狱模式”。更别提中东各方势力犬牙交错,ICC真要开庭,怕是只能象征性地举举锤子。
再说,ICC真的敢动以色列这颗“烫手山芋”吗?历史上,类似的案件可不是没有,比如南斯拉夫和卢旺达的战争罪审判都进行得不算顺利,更别说中东这个局面复杂的战场了。
以色列心里清楚得很,ICC真正动到它的几率简直跟中五百万一样低。所以,以色列的回应也就不难理解了:多说无益,咱们“拒绝到底”!
联合国这份报告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数据。数据显示,在最近的加沙冲突中,超过44%的死亡者为儿童,26%为妇女。
战争中,数据往往是冷冰冰的,数据虽冷,但人们的生活却是鲜活的。孩子们的哭声、妇女的哀求声,这些才是真正的数据。这次的报告中,5至9岁的儿童成了伤亡最多的群体,紧接着是0至4岁的婴幼儿。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生命,可在冲突双方的激烈对抗中,这些生命变成了被左右的筹码。到底是“追责之路”上的数据支撑,还是让人再次失望的空虚结论?联合国的这次数字之战,只怕不是以色列一句“清者自清”就能了结的。
当然,真正的追责要过拦路虎这一关——美国。
美国作为以色列的坚定盟友,向来对联合国的批评置若罔闻。这次更是冷冷地表示“支持以色列防卫权”。有了“老大哥”美国的撑腰,以色列在“拒绝追责”这条路上似乎走得更加坚决了。
联合国的报告还没热乎,美国那边的“保护伞”已经撑开了。真是“要人命的双标”啊!
国际社会要在中东争个“正义”,注定是场艰难旅程。
从道义到实际执行,追责注定难成,以色列拒绝追责的态度摆在那里,背后还有美国的护航。倒不如先来点实际的——道义追责。
什么意思呢?就是既然追责难度大,那至少可以借助这份报告引起国际关注,让人们了解加沙的平民究竟生活在什么样的处境里。别让国际舆论彻底被那些复杂的势力争斗吞没了。
道义追责或许不能带来实质的法庭审判,但可以为冲突中的平民争取到多一份的关注和理解。这样一来,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联合国本身,至少可以在“道义”上完成一部分追责。这可能比任何法庭宣判更为重要。
追责之路或许很漫长,但正义的种子会在每一个清醒的人心中发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