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山东黑子”的讨论引人关注。某博主用“黑”山东的方式,比如酒桌等级、考公执念、鱼头朝向等吸引了大量的讨论和关注同时收割了一波流量。
一部分人认为该博主决定很明智,山东确实陋习很多;另一部分人认为人在社会到哪都有人情世故,酒桌文化也不只有山东存在,没必要离开故乡还要踩上一脚。我认为迁往外地是个人选择,没必要戾气这么重的批判,黑生养自己的故乡可能素质有待提高。
公执念上,除山东外该博主迁入的地区也属于考公大省,区别在于山东属于“巅峰赛”难度炼狱级,而浙江省相对来说难度低一点。
酒桌文化上,山东人热情好客,酒桌文化的礼仪十分完备。从座位排序、敬酒顺序到饮酒的方式,都有着严格的讲究。主陪、副陪各司其职,在一场酒局中,敬酒的流程严谨有序,充分体现对宾客的尊重。这些只是在商务局或其他正式的宴请中,朋友之间不太注重。如果认为这是一种糟粕,我也无话可说。
鱼头朝向上,这个本人真没经历过,咱也不懂。网上搜了一下,有的说鱼头朝向尊贵的人,有的说鱼头不能对着人,这个不好评说。
黑山东,逃离山东,从另一方面说,这不就是在向全国输送人才么?什么人才流失,只要在国内就没有流失,山东大气!
不开玩笑的说,“地域黑”就是在制造对立和割裂!
地域黑的本质是将个体行为粗暴归因于地域身份,本质上是标签化、污名化的认知懒惰。
网络信息算法推荐:前有“黑河南”偷井盖,后有“黑东北”黑社会,大酱蘸整个绿化带。没有亲自接触过全凭网络上对负面消息形成的传播的爆点的了解,再加上算法的推荐逐渐形成了固化的印象。
个人认知纬度:以单一维度(地域)替代对复杂人性的认知,忽视了个体差异与社会结构的交叉性。将个别治安事件上升到群体污名,本质上就是谬论。
乱开地图炮不仅表现出个人在认知的匮乏和素质的低下还会产生为了维护本地区形象而相互攻讦的现象加速了地区形象的固化也造成了各地区间的对立和割裂。
破解之道不在于消除地区差异而应互相包容,一方面,要以审视的态度看待问题,全方位的了解问题全貌,不要被人为制造的错误舆论引导。另一方面,提升自我认知维度,换位思考。
山东虽有落后的方面但一直都在积极的追赶发达省份,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好客山东欢迎您。也请“地域黑子”们放下手里的“键”,拿起不知道放到哪里的书,提升自己的素质去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