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怎样读书才能有出息?

董悦道 2024-03-12 20:05:26

曾国藩自己非常喜欢读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这本书中说,因为曾国藩读书太过用功,晚年连眼睛都读瞎了一只。

曾国藩的厉害,当然与他爱读书有关。但更厉害的是,他把读书方法教给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还有儿媳郭筠(纪鸿妻),于是他们三个分别成为了外交家、数学家和有名的才女。

我自己从小喜欢读书,勉强算个读书人,看了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不能不佩服,相见恨晚的同时,又很庆幸还好现在看到了,自己可以用,还可以教给孩子。

在给孩子讲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之前,我先给他讲了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既激励他,也激励我自己。

有一个叫孙洙的孩子,小时候家里很穷,穿吃少穿。

冬天很冷的时候,他就左手拿书,右手拿木棍。别人问他:“你拿个木棍干什么啊?”

他说:好好读书将来能吃饱饭,木棍能生火,让我想到火。我现在虽然又饿又冷,这样做能感觉又饱又暖。

别人就嘲笑他是个书呆子,他就在嘲笑声中,把书一本本地读下去,后来考上了进士,成了既饱又暖的名儒,编了《唐诗三百首》。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

1、 读经典

曾国藩所说的经典,是以十三经、二十三史为主。

我小时候读书,完全是家里有什么就读什么,根本就没有系统化。开始系统化地读经典,是在一个高人的指导下,找准了“定位”,近两年才开始有的事。

所以,相比较前面几十年,这两年进步比较快。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以前读的书虽然不算少,但没有办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所以没有办法形成“势”,系统化地阅读就不一样了。

以前我不懂什么是“十三经”,前段时间听了钱文忠教授的讲座,才知道儒释道都有十三经,最初是儒家有十三经,释、道后来也模仿儒家,也有了十三经。

曾国藩是大儒,他指的经典是指儒家的十三经。

但我想通读儒释道,所以,希望能把儒释道的十三经都读一读。

曾国藩也知道只读十三经比较难读懂,所以建议他的孩子读《十三经注疏》,就是对十三经的注解。这种读书方法特别对,看历代的注解,更容易理解经典。

曾国藩那个年代,是二十三史,现在已经是二十四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读完二十四史,对整个历史大致就有了一个了解。

2、 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曾国藩对“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的意思是说:一本书不读通,不读下一本。

而且还要在读书的时候“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说,要做笔记,记录下心得体会与疑惑不解处。

这个正好我都有做到,从15岁开始,我只要读书必摘抄,是因为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句——读书不如抄书,抄书不如摘抄。

到现在,我坚持摘抄近30年,摘抄本有厚厚一摞,几亿字应该是有的。

3、培养个人读书兴趣与方向

在曾国藩看来,经典是每个人都要读的,学的是为人处世。

培养个人读书兴趣与方向,则是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发展的是天赋,为的是立业。

当时大部分人都还在走科举考试的路子,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偏不喜欢科举,曾国藩没有反对,给予了大力支持,让孩子们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

结果,曾纪泽喜欢西学,精通英、俄、法等语言,成了著名的外交家;

曾纪鸿喜欢数学,后来出了好几本数学专著;

纪鸿的妻子郭筠喜欢文史,就专攻文史,成了一代有名的才女。

爱书,我们就好好读书吧!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