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份,在北京,毛主席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他的日子所剩无多。
许世友、华国锋等中央委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在毛主席的病床前经过。毛主席的眼神显得特别深沉,仿佛在注视着,又好像没怎么看清他们的模样。
有这么一个特例,他走过床边时,毛主席费了好大劲,才勉强动了动那条沉重的胳膊。
张玉凤是毛主席的秘书,她发现有点不对劲,就对那个人说:“叶帅,我觉得主席是想和您聊聊,要不您过去问问?”
叶剑英应了声,然后就转身回去了。
叶剑英眼眶湿润,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然后把自己的手放到嘴边。
三个月后的那一天,也就是9月8号,毛主席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他老人家再次用眼神示意叶剑英留下。
在毛主席守灵期间,叶剑英找了个理由,说有外国来宾来吊唁需要他去接待,然后就匆匆走了。
叶剑英碰面的那个人到底是谁,他们之间都聊了些什么内容?
【毛主席去世前,跟叶帅交代了什么?】
毛主席到了晚年,经常在很多人面前大力表扬叶剑英:“叶剑英同志啊,在那些紧要关头,他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是没了他,我这颗脑袋,怕是早就没了。他算是救了党,救了红军,还救了我们这帮人!”
长征路上,叶剑英挺身而出,三次救了毛主席的命。在毛主席心里,叶剑英就是那位能为他挡枪林弹雨的铁哥们。
遵义会议一完事儿,国民党军队冷不丁就把毛主席他们呆的土城给围了起来。
关键时刻,叶剑英犹如猛将再世,挺身而出,领着队伍冲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他一边奋勇战斗,一边全力保护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安全撤离。
大家心里都还七上八下的,都纷纷表示:“真是太悬了!要不是叶参谋长及时出现,咱们的小命可就不保了,非得挨枪子儿不可!”
还有一次,就在打鼓新场那附近,那时候,中央的领导们正好在打鼓新场周围开一个挺重要的军事会议。
远处天边猛地传来一声巨响,仔细一看,原来是国民党的飞机飞过来了。
眨眼间,事情发生得太快,众人还没搞清状况呢,叶剑英就已经扯着嗓子喊:“主席,快跟我撤!”说着,他一把拽住
毛主席赶紧跑到房子外面躲了起来。
还有一次,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汇合没多久,叶剑英就得知了一个紧急情况,说是敌人打算对毛主席下手。
叶剑英没管敌人从四面八方打来的枪炮,他拼命冲过那道危险的封锁线,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去告诉毛主席。这样一来,毛主席和党中央就能立刻行动,赶紧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
叶剑英1931年从苏联回到了苏区,那时候他和毛主席第一次见面。
虽然叶剑英对国内斗争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在毛主席这一边,全力支持和信任他。
叶剑英对毛主席特别敬仰,这在他的诗里写得明明白白:“六亿人民齐欢呼,世界各地志士都尊他为领袖。要是想追溯这伟大思想的源头,那就得想想韶山那片让人深思的土地。”
毛主席对叶剑英那是百分之百地信赖。
1976年9月8号,就在毛主席离世头一天,他见到了叶剑英,眼里还是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对于那一幕,叶剑英一辈子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回忆说:“那会儿,主席瞅了我一眼,然后就没说上话,我就又退了出来。没多久,主席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我就一直在琢磨,为啥主席会再看我那一眼呢?是不是还有啥要交代我的(每次说到这,叶剑英的心情都异常激动)。”
在吴德心里头,这事就像是个扭转了历史走向的“无解之谜”。
吴德记得清清楚楚,9月8号那天晚上挺晚了,政治局委员们分成几组去向毛主席道别,吴德呢,和叶剑英、李先念被分到了一组。
吴德清楚记得那会儿的情况:“毛主席那会儿还清醒着,我们报名字给他,他心里明白。我印象特深的是,他手还在那儿比划,感觉像是在摸眼镜或是想找啥东西。”
大家跟毛主席说完再见,刚转到门口那儿,毛主席的眼神就牢牢锁定了叶剑英,看起来像是有啥重要事儿得吩咐。
接着,吴德和李先念在门口站住了脚,而叶剑英转身往回走。
吴德回想起那个场景说:“我瞅见叶帅走到毛主席跟前,跟他握了握手。毛主席看样子想说啥,但已经开不了口了。叶帅站了一会儿就走了。那一宿,我们谁都没走,我记得大伙儿都守在毛主席住的那屋的走廊上,眼睛盯着心电图监视器,一直看到上面的波形一动不动,彻底没动静了。我们心里头那个难过啊,都知道毛主席这回是真的走了。”
这可能就是毛主席给叶剑英留下的一个没说出口的重要交代。
叶剑英心里头明白,毛主席就算啥话也没说,那意思也比说上一大堆还要深沉、有分量。
叶剑英琢磨出,毛主席是希望他能全力协助华国锋,就像古代的诸葛亮那样出谋划策。就像他路过三峡时写的那句话:“受托辅佐不当权,孔明之光永流传。”
【情真意切,叶帅直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被戴上了元帅的高帽,可他身子骨一直不太好。因此,他主要负责些军队练练兵、搞搞科研的活儿,“病中坚守岗位,错过了不少好时光”。
然而,叶剑英对毛主席的尊敬始终没有改变。
六十年代初那会儿,自然灾害来了,正好赶上叶剑英的大女儿叶向真在大学里头念书呢。
叶向真是元帅家的千金,但她从不摆架子搞特殊,结果身体出了大问题,营养跟不上,得了浮肿病。
叶剑英瞧见闺女脸色惨白还肿着,虽然没开口说啥,但心里头还是巴望着她能早点回家来。
有一天下午学校没安排课,叶向真就直接回家享用午餐了。
叶向真在学校老觉得饿,所以一坐下来吃饭,立马就捧起碗,大口大口快速地吃了起来。
吃了一会儿饭,叶向真瞧见老爸的筷子还搁那儿没动呢,她挺纳闷儿,就直截了当地问:“爸,你咋不吃呢?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啊?”
叶剑英深情又认真地讲道:“你知不知道,最近这几天毛主席都没碰过肉了。他跟做饭的师傅说,‘全国老百姓都没肉吃,为啥还要单独给我准备肉呢’?每次有人给他送肉来,他都让人给端回去……这可不是一般人呐,连他都不愿意吃肉了……”
聊着聊着,叶剑英的声音开始颤抖,脸上满是悲伤,眼眶也湿润了。
叶剑英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真挚情感,这在他跟女儿聊天时表现得明明白白。
毛主席离世后,叶剑英每次聊起他,还是会忍不住伤心落泪。
叶剑英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自己干的活儿真不算多,要不是跟着毛主席,我可能就平平淡淡在南洋做点小买卖,或者在家乡教书了。一想到毛主席这辈子,我心里就难受。说到底,我们还是得靠毛主席,没他老人家,咱们中央开会说不定还得挤在法租界、英租界里。长征路上,没毛主席领着,咱们过不去那道坎,到了陕北也站不稳脚跟。后来打日本鬼子,跟蒋介石斗,没有毛主席那绝对不行。说白了,没毛主席,就没有咱们中国今天的好日子,也谈不上什么未来。”
【什么事,比为毛主席守灵更重要?】
毛主席活着的时候,叶剑英是他非常得力、能挑大梁的重要助手;毛主席走了以后,叶剑英也是拼尽全力,去完成他生前没能实现的心愿。
1976年9月9号,毛主席在北京离开了我们,之后马上就成立了一个治丧委员会,由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他们375个人一起负责。
从9月11号到9月17号,毛主席的吊唁活动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总共有30多万来自各地的代表前来悼念。
那时候,治丧委员会的所有成员还有高层领导,都一个接一个地给毛主席守夜。
九月中旬的某一天,叶剑英在守着灵堂的时候,突然间就走了。
他说,有外国朋友要来悼念,他得先去打个招呼,招待一下。
毛主席的离开,对全世界来说,真的是个大遗憾,所以,不断有各国的朋友来吊唁,场面一直很热闹。
因此,当叶剑英提出要去接待外国客人时,大家都毫无戒备。
可大家都没察觉到,叶剑英提的外来客人,其实就是李先念。
故事得从9月11日那天开始聊起。那天发生的事情,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在毛主席离世两天之后,华国锋找了个看病的借口,走到西黄城根9号门前,轻轻叩响了李先念家的门环。
李先念没想到华国锋会来,等他关上门,华国锋就开门见山地说:想让李先念帮忙牵个线,得到叶剑英的支持,好给新中国的建设扫清道路。
华国锋真心实意地讲:“你替我走一趟,去见见叶帅,探探他的口风。再问问他,觉得哪种方法、啥时候处理这事儿比较合适。”
李先念爽快地答应了,说他肯定会拼尽全力去做。
过了两天,到了9月13号那天,李先念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心情不太好,打算去香山植物园走走,散散心。
当车快开到植物园那会儿,他突然跟司机还有警卫讲,咱们改道去西山叶剑英那儿。等车到了大门口,再让警卫给叶剑英打个电话说一声。
坐好之后,叶剑英直接问李先念:“你是因为工作来的,还是念着咱俩的老交情,特地来看我的?”
“两者都有。”李先念答道。
叶剑英把收音机给打开了,这样好随时留意有没有人在偷听。
叶剑英耳朵不太好使,再加上收音机声音乱糟糟的,导致他根本听不清李先念在说啥。
他们决定写下来,之后再烧掉这些内容。
李先念讲,他是华国锋让他过来的,想跟你会个面,他还说:“希望你能琢磨下时间和办法。”
他们俩边写边聊,也就二十来分钟。要走的时候,他们还特谨慎地把纸条给烧了。
得到李先念和叶剑英的力挺后,华国锋的态度变得更坚定了。
华国锋跟叶剑英把计划商量妥当后,他差不多每晚都会给李先念打个电话聊聊。
叶剑英去给毛主席守灵的时候,顺便去找了李先念,主要是想跟他商量一下华国锋提出来的重要事情。
叶剑英又一次挺身而出,在国家紧要关头出手相助,保住了国家的前途。
叶剑英挺华国锋,一方面是为了毛主席,另一方面也是顾全大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事儿他做得都相当到位,合情合理,公私兼顾。
事实证明,叶剑英完全值得毛主席的信任,他真真切切地按照毛主席那份“未言之托”去做了。他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落实了毛主席的期望。那份没有言语的嘱托,叶剑英心里明白得很,也做得十分到位。他没有让毛主席失望,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真正做到了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