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上个月,我阅读了一篇微头条,题目是《被赶出去的印度小哥》。说的是一位名叫拉维的印度小哥,来到中国一家公司打工。由于他工作态度散漫,不思进取,总是出差错,影响了集体的收益。在领导和员工多次原谅、劝告无果的情况下,公司不得已叫拉维走人。
我读完此文后,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同情心油然而生,立即发布了一则评论,大致意思是,拉维这个印度小哥不容易,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目的只是讨生活,中国的公司是不是可以大度一些,暂不赶他出公司,再原谅他一次。
我的这则短评,可能触及了一些阅读者的民族情感,确有几个给以差评。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网友这条6个字的回复:“那你就嫁给他!”
呜呼!我只能呜呼了,还能说什么呢。
反对我的同情心固然可以,怎么扯进男婚女嫁之事呢?幸亏我是个男人,否则要气得七窍生烟了!并且再也不敢在头条上发布言论了。

(二)我的有口无心之言,遭到“反戈一击”,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不只这一次。
还有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那年,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那个十分匮乏的时代,电视机很少见,学校里只有已经五十多岁的汪老师一家有电视机。
有一天晚上,我闲来无事,准备到汪老师家去看看电视。她的丈夫是已经退休的教师,姓李,此时也正好在家。
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著名女艺术家严凤英的黄梅戏《打猪草》唱段。我那时还是个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子,说话之前没有多想,口不择言,说了这么一句:“据说严凤英脸上有麻子。”
“你还娶不到她呢!”想不到,这个李老头子就在我身旁,冷不丁地给我这么一“击”。我立马住口,然后灰溜溜知趣地回去了。
我知道犯忌讳了!
这个李老师李老头,脸上也有麻子,背后大家都称之为大麻子。唉,我事先哪会考虑到这一层呢?
如今想起这件无端遭喷的事,我还是觉得这位李老先生有点狭隘了:即便我的言语有何不妥,就凭我俩相差40多岁,你也应该原谅一下年轻人的幼稚和无理呀!

(三)以上两件事都是属于同一套逻辑:想用语言来抨击你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拿男女之事来“刺”你!
我想,这其中也许还蕴含着另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逻辑:“刺”你的人根本不讲逻辑!
他们纯粹是无中生有!
因为所议之话题本与男女之事无关,也与发议之人无关,为何要狗屎连稻草呢?
过去有西方人称中国人不太讲究逻辑,或许与此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