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离谱的“重生”是什么?是倒闭的餐厅换个招牌继续卖隔夜菜,还是被查封的培训机构换个法人继续割韭菜?最近,广州一家医美诊所的“换壳大戏”让我目瞪口呆。三年前因无证医生操刀导致女演员鼻尖坏死、登上热搜的“熙施时光”,竟摇身一变成了“广州轻雅”,同一地址、同一批人、甚至同一个医生,继续用手术刀收割着求美者的金钱与健康。
刷到演员高溜的微博长文,2021年2月,她在“熙施时光”接受了肋骨鼻整形手术,结果术后鼻尖发黑坏死,不仅失去了片约,还要面对200万的违约金。更讽刺的是,她直到躺在病床上才得知,那家诊所根本不具备相关资质。评论区里,有人心疼她的遭遇,也有人冷嘲热讽,整容就是自找的。可谁又能想到,三年后,那把曾毁了她人生的手术刀,仍在同一栋楼里挥舞着,只是这次,它被包装得更精致,更“合法”了。
“熙施时光”被处罚后火速倒闭,但轻雅诊所几乎无缝衔接地在原址注册成立。法人代表换了,招牌换了,可主刀医生何明还是那个何明。他曾因无证行医被暂停执业六个月,罚款4.9万元,但短短三年后,他竟奇迹般地拿到了主诊医师资格,甚至当上了“技术院长”。这剧情比电视剧还魔幻,一个被官方盖戳的“问题医生”,如何在资质真空期继续操刀数千万手术?又如何在禁令期内合规翻身?答案或许藏在那些密密麻麻的监管漏洞里,同一地址注册两家机构、行政处罚记录被洗白,甚至卫生部门的公示信息里,轻雅堂而皇之地列着美容外科诊疗科目,仿佛曾经的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
走进轻雅的官网,页面设计极尽奢华,鼻整形套餐标价7.45万元,附赠“美容贷”选项。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分期付款零压力,变美就是现在!”可他们不会告诉你,这所谓的“低息贷款”实际利率堪比高利贷,更不会提醒,手术台上那位笑容温和的“院长”,三年前曾让一位女孩的鼻子永远失去了知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但35%的投诉量增长背后,是无数个“高溜”在维权路上挣扎。她们抱着变美的期待走进诊所,却带着残缺的身体和厚厚的病历走出,而那些病历,往往在投诉时神秘消失或被修改。
有人问,为什么这些诊所敢如此肆无忌惮?或许因为换壳成本太低了。改个名字、换个法人,就能轻松绕过五年内受罚医师不得获资质的规定,同一批人马挂上两块招牌,便能利用监管的信息差继续敛财。更可怕的是,这套玩法已成行业潜规则,广州另一家诊所曾因假冒品牌被责令更名,但比起轻雅的“重生术”,这种小打小闹简直像过家家。
当我翻看轻雅的执业申请公示时,只觉得荒诞又无力。2025年3月,它顺利通过天河区卫健局的审核,诊疗科目里赫然包括“美容外科”。何明的手术刀上还沾着三年前的教训,监管的齿轮似乎总是慢半拍,罚单开出去了,热搜撤下来了,可灰色利益链仍在暗处疯狂滋长。当“颜值焦虑”被资本包装成刚需,当“求美者”沦为待宰的羔羊,我们是否该反思,比起追逐精致的皮囊,整个社会更该修补的,或许是那套千疮百孔的监管体系?
我忽然想起高溜微博里的一句话:“如果当初有人告诉我真相,我绝不会走进那间手术室”。你是否也曾被“快速变美”的承诺吸引?遇到过诊所套路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