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五大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同日公告:不再设立监事会。看到这一消息,许多网友产生了一个疑问:之前有监事会,现在不设监事会了,这是不是说明之前是“乱来”的,是为了设立几个高管来拿高薪的?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也不能这么直白地理解。因为之前银行设立监事会,是有法律要求的。现在,取消监事会也是有法律政策支持的。2024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可在董事会设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可不设监事会或监事。
不过,在此之前,管理层就有这个意思了,因为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五大国有银行监事长先后因工作变动、到龄退休等原因,就从岗位上陆续离去了,原先的监事走了之后,就没有再聘任新的监事长。
一、取消监事会的作用五大行同时取消监事会,分析来看,至少有2个积极的作用。
1.提升治理效率
以前,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有一部分职能重叠,决策时需要协调的事情比较多。现在撤销监事会,银行的管理结构更简单,减少管理层级,决策过程就更直接、更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
2.降低管理成本
监事会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包括监事的薪酬、监事会的会议费用以及监督活动的开支等。不再设立监事会,可节省相关成本,将资源更集中于业务发展等核心领域。我想,这一点是网民朋友们最关心,也是最欢迎的。明明没有什么作用,设置几个高管多拿工资,这是网民最看不惯的。
许多人对于银行监事会的费用开支的数额可能不太了解,以为没有几个钱。有专业人士分析说,一个大型银行取消监事会后,每年节省的监事会运营费用(薪酬、会议等)约2~3亿元。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型的中小银行,监事会的运营费用可能会少些,例如,招商银行公告显示,撤销监事会后每年可省下千万级管理成本。因此,整个银行业取消监事会后,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银行不再财大气粗了,也和其他企业一样,持续地为“降本增效”努力着。五大银行通过撤销监事会来降低管理成本,这说明了银行业有这个趋势。五大行作为银行业的重要代表,其举动往往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此次撤销监事会的改革,可能会引发整个金融行业,包括其他银行以及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对自身治理结构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推动行业整体的变革和发展。这不,招商银行也已经宣布了不再设立监事会。
银行业不设监事会,不是中国银行业的首创,而是与国际接轨。摩根大通、汇丰银行等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早已采用类似模式,放弃了监事会这种监管方式。五大行的这一举措表明我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方面正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以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虽然撤销了监事会,但合规监管要求不仅未放松,而且监管力度在强化。一方面,新的《公司法》和金融监管总局的通知,要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穿透式”监督,通过更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来提升监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当前监管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科技赋能来替代部分传统的“人盯人”监督方式,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置的效率,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
【关注我,便于获取更多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