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天那会儿,新中国是建起来了,可国内还是有些捣乱的反叛力量没搞定呢。
现在,咱们国家大多数地方都已经自由了,可海南岛那边还被国民党的人把控着呢。
商量之后,组织上决定把攻打海南岛的任务交给第四野战军来执行。
当宁贤文,那时候还是40军的参谋长,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纠结得不行。
他可不是那种胆小如鼠、怕死的人,战场上枪林弹雨的经历他多了去了。可话说回来,要想把海南岛从敌人手里夺回来,那就得横渡大海,跟敌人干上一仗。
宁贤文心里直打鼓,想起解放军之前在金门战役那会儿栽了跟头,心里真没个准儿。
宁贤文琢磨了一宿,心里直犯嘀咕:自己到底能不能在这场战斗中毫发无损地抽身呢?
战斗眼看就要打响,他慢慢地拎起了枪,顶在了自己的左腿上面。
“啪”一枪响过,宁贤文的风险随之消散,同时他的未来也一并没了。
想知道那位为了不上战场,竟然对自己下狠手打伤的参谋长后来咋样了吗?
【战场上的军事奇才】
1913年那会儿,宁贤文在湖北大悟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呱呱坠地,那村子挺安静的。
革命的风暴吹遍了一个个村庄时,16岁的宁贤文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投身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中,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充满战火与激情的革命征程。
他最开始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小通讯员,经历了双桥镇那场激烈的战斗,还有前前后后四次反“围剿”的大仗,就这样在枪林弹雨中一步步成长起来,军事本事也越来越强。
1935年那会儿,他跟着红四军开始了长征,在教导大队里,他既当文书也干过营长这些活儿。
后来抗日战争打响了,宁贤文碰到了日军在冀南搞的“大扫荡”。他带着手底下仅有的4个连队,跟那些装备特别好的日军拼了命地打。
宁贤文在战场上可是个出了名的“沉得住气”的家伙,碰到再紧急的情况,他都能保持头脑清醒,这种不慌不忙的本事,好多次都帮他转危为安。
有一次,日军派来了空军支援,情况危急,他脑子一转,赶紧叫人把之前缴获的日军旗帜拿出来,在战场上挥来挥去,想让敌机搞不清状况。结果这招还真管用,他顺利带着部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解放战争时期,宁贤文是东北野战军第三纵第8师的师长。在锦州那场大战里,他带着部队干掉了4700多个敌人,还活捉了2700多人,这事儿在他当兵的日子里,那可是相当出彩的一章。
宁贤文啊,从北边一路打到南边,保卫本溪,四保临江,还攻下了四平,衡宝战役也有他的身影,真是战功不少,响当当的人物。
新中国一成立,他就毫不犹豫地去了抗美援朝的前线,当上了40军的参谋长,还得到了朝鲜颁发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呢。
那时候,大伙儿都特别看好那位年纪还不到40岁的参谋长,都觉得他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前途一片光明。
宁贤文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越来越勇猛,深信自己这辈子都会驰骋沙场。
反“围剿”的艰难没让他退缩,红军长征的困苦没能打败他,抗日战争的烽火也没将他击垮。就算是到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那会儿,他依然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坚韧的战斗精神。
不过,这位年轻将领的战斗信念,在一场激烈的战役中被彻底击垮了。
那个就是说的金门战役。简单讲,就是金门那一仗。说起来,就是那场著名的金门战斗事件。直白点,咱们聊的就是金门那场战役的事儿。
【海南战役临阵脱逃】
1949年10月24号到27号那几天,金门那边打了起来,这就是金门战役。
在福建金门岛附近,解放军的第三野战军,人数多达9000多人,正跃跃欲试,打算攻下金门岛。
国家大部分地方都已获得解放,他们对赢得这场战斗充满信心。
不过,第三野战军在金门战役中遭受了重创。
解放军在渡海作战时,经验不够丰富,船只也没准备够,情报信息也不全面。加上海上风浪大,登陆时间又不统一,导致指挥协调不起来,没法一起作战,最后没能打过国民党军队。
打了整整三天三夜后,第三野战军那9000多号人子弹打光了,粮食也吃没了。好多人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剩下的都被抓了俘虏。
金门战斗没打好,真的让解放军战士们心里挺不是滋味。好多队伍里都感觉灰心丧气的,大家开始琢磨,咱们打仗的本事,特别是海上作战,是不是真的不行啊。
所以,当部队决定要打海南那场仗时,不少战士心里都挺没底的。
那时候,部队里的想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那是拼命往前冲的类型。这种人不怎么多,他们心里清楚这场仗有多难打,但还是相信团队的力量,琢磨着在这场决战里头再干出一番成绩,说不定还能立下大功呢。
第二种,就是那些爱瞎想的人。这种战士其实挺多的,他们压根儿没明白这场仗的严重性,老觉得咱们组织肯定特别牛,说不定还有飞机、军舰来帮忙呢,到时候敌人肯定得举手投降。
第三种,是那种打够了仗想享乐的类型。这部分战士觉得革命已经取得了一些基本胜利,就不想再掺和这从没碰到过的渡海打仗的事儿了。他们心里头直打鼓,总觉得自己这回上了战场,恐怕就回不来了。
部队的领导们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些问题,于是马上行动起来,进行了“心灵大激励”。他们整顿了队伍里的不良风气,让大家的战斗理念达成一致。这一举措,后来成为了海南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宁贤文后来被归类为第三类战士,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个人享乐和保命。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对劲儿,你看,从宁贤文将军以前的那些事儿来看,他可不是个会为了保命而退缩的人。
是不是枪炮轰鸣把他的战斗意志给磨没了?还是说,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让他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性命?又或者是,他心里明镜似的,清楚这场仗会打得多不容易?
咱们猜不透他心里怎么想,但可以从他做的事情上,大概琢磨出他的想法。
得知要带队打海南战役,宁贤文赶紧向上级申请,说不想参加解放海南的任务。可上级没同意,还告诉他得端正思想,调整好态度。
不过,宁贤文心里头怕得要命,完全没法鼓起勇气去面对即将到来的那场硬仗。
就在解放海南岛的大战一触即发之前,他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儿,那就是伤害了自己。
他为了不参加战斗,竟然朝自己左腿开了一枪,还假装说是被敌方特工暗算了。他编造这样的故事,就是想找个借口躲开战斗。
不过,韩先楚一眼就看穿了宁贤文的小心思,随即宁贤文就被单独隔离起来接受调查了。
对于军队而言,宁贤文身为统帅,还没打就投降,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对士兵们的士气也是沉重的打击。
考虑到公众反应,中央决定对宁贤文不进行公开处罚,只是在内部发了个通报批评他。
可大家都知道,宁贤文以后在组织里怕是没啥大发展了。
【解放军血战海南岛】
跟宁贤文那种逃跑行为比起来,解放军在海南战役中的表现简直太英勇了。那时候,宁贤文选择了逃跑,但解放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们在海南战役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心,让人深感敬佩。
韩先楚,他是第12兵团的副司令员,还是40军的军长,在这场大战里,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战备工作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韩先楚亲自走到战士们身边,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
大太阳底下,他手拿着地图,细心地给战士们说明涨潮落潮的时间和风向怎么变。
那时候,他忙前忙后,到处找船,然后把它们改造一番。并且,他还领着战士们在海上展开严苛的训练,真的很不容易。
在海浪一次次拍打的船舷旁,韩先楚挺身而出,站在船的最前端,给40军的将士们做了个好榜样,帮他们克服了害怕大海的心理,为赢得这场战斗铺平了道路。
大雨倾盆,狂风肆虐的时候,有人选了找个舒服地儿躲着,也有人选了直接跟风雨较劲。
或许那时候,他们做的决定只是些微差别,但往后再看,一切从那时起就走上了不同的路,就像热带雨林里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最后却能引发一场大风暴。
战斗一开始,韩先楚就带着40军的主力队伍,直奔琼州海峡而去。
他指挥果断,带着军队像猛虎下山那样,一鼓作气突破了重重天险,成功登陆海南岛。紧接着,他们和琼崖纵队紧密合作,一路势不可挡,很快就把海南岛给解放了。
没人清楚,宁贤文在得知海南岛战役胜利的那一刻,心里头会不会觉得遗憾。
哎,说实话,现在后悔也都没啥用了。
海南已经顺利解放,论功奖赏的日子也快到了,可宁贤文心里却不咋盼着了。海南这块地儿终于回到了咱手里,按理说,该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但宁贤文好像对此没啥兴趣了。海南解放的大好事儿已成定局,奖赏的事儿估计也不远了,不过宁贤文却没啥期待的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逃跑的行为不光是违背了军队的规矩,更是把自己的官路给亲手断送了。
没错,到了1955年授衔那会儿,宁贤文没被列进将官的名单里,最后就拿了个大校军衔。
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个不小的打击,明摆着,谁都能瞧出他那军衔背后的分量。
身为军人,肩上的星星多少不是最关键的,但那份荣耀,那可是实打实的重要。对于咱们当兵的人来说,军衔的高低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但要是说起荣誉,那绝对是心头的大事。军衔嘛,就是个标志,但荣誉,那可是咱们用汗水和热血换来的,才是真的重要。说来说去,作为军人,荣誉比军衔更有分量,这才是咱们心里头的真话。
虽然没人直接说出来,但宁贤文从周围人那或惊讶或明白的眼神里,感觉到了两个字:逃避。
他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多年,结果最后竟落得个“因罪自伤”的名声,这对他来说,真的是最大的惩罚。
他这辈子的官场路,在这一刻突然就走到了头,以前那英雄般的光彩,现在也都没了。
之后,想着他在别的战斗里头的出色表现和功劳,组织上可没把他给忘了,也没否定他。
1962年的时候,宁贤文又被提拔成了少将,跻身到了开国将军的行列里。
宁贤文以前犯过错,所以现在不算是军队里的核心人物了。但他还在高级防空学校当校长,在这个位置上继续为国家的防御工作贡献力量,发光发热。
这说明了组织认可他的爱国情怀和出色的军事能力。
宁贤文原本琢磨着,自己就在这岗位上平平淡淡地干到退休了,可没想到,事情并不按他想的那样发展。
宁贤文因为一桩“离婚后另娶”的案子,最终回到了基层工作。
【后因离婚再娶风波回乡务农】
20世纪60年代啊,那时候社会风气特别朴实,规矩也多,尤其是对领导,那要求严得不得了。
那时候,军队的领导层正被王近山将军的“私生活问题”搅得焦头烂额,可宁贤文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撞枪口上”。
那时候,宁贤文的妻子是个经历过许多坎坷的老革命家。她这辈子正直无私,为了革命事业,她豁出去了,把自己的大好年华和一腔热血都献了出去。
可是,在日常的家庭琐事中,她照顾孩子、料理家务这些活儿,真的让她觉得有些吃不消。整天围着老公孩子转,还有一堆家务活等着干,她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她拿起枪炮来那叫一个果断,但一碰到锅碗瓢盆这些家务活,就完全没了辙。
宁贤文的老战友们一个个都回归家庭了,可他心里头有个坎儿过不去。中国传统观念里“男人主外女人主内”那套,让他实在看不惯妻子在家务活上的手忙脚乱。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另一位女同志的出现。
后来的情节挺常见的,宁贤文觉得这位女同志特别温柔,也特别懂他,好像总能一眼看出他心里那点小情绪,简直就是朵让人心头一暖的解语花。
大家都承认宁贤文在军事上的成就,可要说在家里,他可真不算是个好老公。
一边是跟老婆一起走过的多年夫妻生活和共同奋斗的革命日子,另一边是心里头对那份温暖和被理解的深深期盼,宁贤文最后还是选了后者。
婚内搞外遇,搁到现在肯定得挨骂,更别提那时候社会风气多保守了。
宁贤文和前妻离了婚,然后又娶了这位女士,他这么做,大家都觉得严重不合规矩,也违反了组织上的要求。
就算他立下再多战功,这回做的事还是让他逃不掉应有的惩罚。
组织上特别这事儿,觉得他这么做丢了高级将领的脸面,跟之前对他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完全不符。
所以,就算他做的事没踩到法律的红线,但结果他还是被免去了所有职务,只好离开他熟悉的部队,回到了湖北大悟的老家。
可能他自己压根儿没想过,再婚这事儿会惹出这么大的乱子。
可话说回来,就像他之前在海南战役那会儿,脚底抹油跑了之后受到的惩罚那样,自个儿做的事,终究得自个儿担着。
在两次做决定的时候,他都是跟着自己的心走,但遗憾的是,这两次选择都没能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
宁贤文回了老家,过起了简简单单的农村日子。他就跟村里其他人一样,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忙着在地里耕种。
不过,宁贤文并没有被大伙儿忘掉。到了1980年,考虑到他以前给国家和老百姓立下的大功劳,组织上让他当上了孝感行署的顾问。宁贤文二话不说,又干起了老本行,一门心思为地方建设添砖加瓦。
这说明上面的领导认可了他过去的贡献,也让人感到组织真的很贴心,他们一直都很敬重英雄。
1994年2月8号,宁贤文在他老家湖北大悟去世了,遗体被安置在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的红军墓地里。他这一辈子,过得跌宕起伏,就像戏里演的一样,最后81岁的时候走了。
【结尾】
宁贤文最后落得那个下场,真是让人挺感慨的。
他以前可是个经历无数战斗的老英雄,但就在那么关键的一刻,因为心里害怕,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给毁了。
他的事儿不光是他自个儿的伤心事,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大片情况。
他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战争是如何磨砺和摧残人性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去琢磨,英雄和失败者之间,那条模糊的界线到底在哪里。
宁贤文这个人,忠诚勇敢那是没得说,但话说回来,他有时候的退缩和胆小,其实也能让人理解。
好多时候,前进还是后退就是那么一眨眼的事儿,这也更能看出思想教育有多关键。
不管怎样,他以前做出的成绩真的很厉害,在大家心里,他还是那个立下大功的参谋长,这点谁也不能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