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明万历铅山一骗案

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行骗行为,包罗万象。行骗的一方,既有专靠行骗为生的专业骗子,也有偶起歹心的奸夫淫妇、妖憎恶道、妓女乞

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行骗行为,包罗万象。行骗的一方,既有专靠行骗为生的专业骗子,也有偶起歹心的奸夫淫妇、妖憎恶道、妓女乞儿、贪官污吏、船夫挑工、市民耕夫,贩夫走卒;防骗的一方(往往是受骗者),大多是明代学者李蛰所谓的“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党于市易,辛勤万状”的商人,既包括日进斗金、财大气粗的富商,也包括小本经营、朝不保夕的小商小贩,还有广大的受苦受难的普遍劳动群众 。

对骗术进行归类研究的专著,在明代当以张应俞的《江湖奇闻杜骗新书》最为著名,该书共4卷,分为24卷84则,每一则都讲述了一个行骗故事,虽然这部书的体裁被学者认定为是笔记小说,但另外的学者却认为,“这部小说集中的大部分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虚构想象之作,而是根据当时的传闻加工润色而成的,所以它不仅可以作为小说欣赏,也具有较高的历史真实性”。因此,该书所列诸多骗局及骗术,完全可以用作本节例子,其真实性如何不必花太多精力去考求,某种意义上说,张应俞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存在的“真实”。

明代有个叫陈栋的山东人,多年来常去福建建阳府长埂去贩买机布。万历三十二年(1604)春天,他带着两个仆人带了一千多两银子,又依往年旧例前往长埂买布。有个骗子在路途中知道了陈栋是个富商,思谋图之。却不想陈栋是个惯走江湖老于历练的商人,每天里“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关防严密,颇难下手。骗子便自称是福建分巡建南道长官的公子,气宇轩昂,很有风度,带着四个仆从,一路上与陈栋同住一店。骗子从不与陈栋主动搭话,陈栋也是这样。等到进入江西铅山县境内,其县丞蔡渊,是广东人,与巡道同府异县,只闻其名却未见其面 。

骗子便前往拜谒。县丞听说来人是巡道大人的公子,待之甚厚,次日即前往回拜,并送了盘程。陈栋看见堂堂县丞都亲自回拜,便相信骗子真的是巡道大人的公子。当晚,骗子请陈栋喝酒,陈栋接受了邀请,但心中仍然很警惕,不敢痛饮;骗子自然不能得手。次日,投宿于乌石地区。乌石并非大码头,人少物稀,陈栋想置酒席回请骗子也因无物可买而作罢。第三天,到了崇安县。陈栋心想,这里离建阳县长埂也不远了,自己又经常在长埂采买机布,长埂也算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加以即将与“公子”辞别,不答礼回请人家是不礼貌的,于是便买了佳肴美馈回请“公子”说:“同船过渡,乃五百年所修,更何况我们一路同来,岂是偶然?不是上天前生夙定又是什么?明日即将与君分别,从此燕鸿分飞,不知何日才能重逢。”言下啼嘘不已,陈栋也很感动,以为碰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人,便与两个仆人一起开怀畅饮,至三更皆沉沉熟睡。骗子与四个“仆人”便将陈栋的财物悉数偷走。等到陈栋醒来,已不知骗子行踪。便在崇安县告店家与骗子合谋作弊,又往江西广信府,告其县丞与骗子合谋骗钱,此状一直告到史大巡处,史大巡很是怜悯陈栋,责怪县丞不该贸认同僚关系,责其赔偿银子一百两,给陈栋作了回家盘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