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周刊》专访亚琛工业大学(RWTH)校长吕迪格,探讨对非欧盟学生收取3000至5000欧元学费的争议。他否认歧视指控,称学费将改善学生支持服务,引发关于公平与国际化的激烈争论。

《明镜》 图: 校长Ulrich Rüdiger
《明镜周刊》:吕迪格先生,您计划对非欧盟学生收取每学期3000至5000欧元的学费,有人因此指责您存在歧视。您对此有何回应?
吕迪格:部分学生对我们向非欧盟学生收取学费的决定反应激烈,言辞过于尖锐。我们亚琛工业大学(RWTH)能够承受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但歧视的指控未免太过离谱。
反对学费的抗议团体和请愿活动已经出现,政界人士也批评您的做法,认为这背离了大学的公平、多样性和国际交流价值观。您的决定能经受住这些反对声音吗?
我们为这一决定准备了太长时间,不会轻易动摇。亚琛工业大学深入研究了如何提升非欧盟学生的学习体验,收取学费正是我们改善服务的尝试。
为何专门针对非欧盟学生?
我们观察到,这类学生学习时间往往更长,辍学率较高,且更常需要心理辅导。
高额学费如何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
学费将用于资助支持项目和辅导计划。我们过去十年对小规模非欧盟学生群体研究发现,成功毕业的关键包括:学生在原籍国参加我们资助的预备课程和语言培训,抵达德国后获得完善的辅导网络和宿舍安置。这些措施能减轻学生压力,提升毕业率,但需要大量资金。
这些支持项目不是早已存在吗?学费具体会用在哪里?
过去十年,非欧盟学生人数翻倍,现有辅导项目已不堪重负,我们还需新建宿舍。学费将帮助我们履行对学生的关护责任。
亚琛工业大学是北威州首家采取这一措施的大学,您通过“实验条款”向州政府申请许可。为何选择独自行事?
亚琛工业大学的非欧盟学生占比高达34%,远超德国大学17%的平均水平。在我们的4.5万名学生中,近7000人来自中国、印度或其他非欧盟国家。
考虑到德国的技能型人才短缺,这应是积极趋势。您不担心高学费会吓退潜在学生吗?
我们可以豁免部分经济困难国家的学生,约20%的非欧盟学生可继续免学费。我们还将扩大奖学金和交流项目,确保吸引的不只是富裕学生。任何有志于此的学生都将有机会获得学位。我甚至预计,非欧盟学生人数仍会增长。
您是否希望更多非欧盟学生毕业后留在德国?
我们当然乐见学生在德国企业或初创公司找到工作。40%至60%的非欧盟学生进入德国职场,但这不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那首要目标是什么?
我们致力于培养电气工程、机械制造和电池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专家,无论他们最终在哪里工作。亚琛工业大学的研究旨在保障可持续能源、推动电动出行和促进气候保护。如果我们的学生回到中国或印度,作为优秀专业人才也能为这些目标贡献力量。唯有与这些国家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让美国对非欧盟学生的吸引力下降。您此时推出学费是否时机不佳?
您可以称之为时机不佳,但我们为此筹备多年。通过学费改善非欧盟学生体验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
多数欧盟国家已对非欧盟学生收取学费,德国此前是个例外。这种情况会改变吗?
继慕尼黑工业大学之后,亚琛工业大学是首批采取这一措施的大学之一。鉴于我们非欧盟学生比例高,免费模式已难以为继。其他大学可能会效仿,但也可能因我们的尝试受挫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