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可以忍,但不可以替别人忍

我之前跟做营销顾问的朋友聊过,在他所接触过的那些败的很彻底的案例之中,总有一些非常类似的因素,让失败来的更为戏剧。比如我

我之前跟做营销顾问的朋友聊过,在他所接触过的那些败的很彻底的案例之中,

总有一些非常类似的因素,让失败来的更为戏剧。

比如我之前参加过一个公司的项目培训,培训主管将一个团队进行职能搭桥,

这个搭桥不是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搭桥,而是把所有的要求全搭在一个团队里面,

从运营,渠道,经销,到上下游沟通,市场调研,乃至于售后追踪等等工作,

全搭在一个团队的肩上,

培训主管在灌输这“强而有力”的压力为何只压在一支团队的理由时,

他强调了两点想法,

第一,我们有压力,我们的对手更有压力,

第二,只有通过考验,才有更多的奖赏。

后来这家公司按照这种经营模式经营了不到一年,垮了,

而我之前接触过的这家公司的员工说,

起初大家都在忍,而后大家发现忍来忍去都在替主管忍,替老板忍的时候,

辞职这个举动,便不必解释。

因工作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类似公司的管理层,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

和这家经营不到一年的公司,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理念,

以前喊扁平化管理,现在嚷嚷对齐颗粒度,

互联网的造词水平日渐匮乏,唯独那些真正核心的痛点,

在那些心里装着小九九的人眼中,必须视而不见。

收入问题,休假问题,谈就不要谈了,

忍一忍,反正大家都这么过来的,

当那句“不爽辞”的版本正在那些低头苟活的人们耳边不断回响时,

忍就行了,别说别的,

说的再多,无非是博个乐呵,

再说的通俗点,盘子里就这么点菜,

无论怎么用筷子巴拉来巴拉去,最终吃进嘴里的,

还就只能是那些“熟悉的味道”。

互联网所投射出的对所谓“造潮流”这个概念的需求,

如同如今世道之中那些变着法,换着花样,逼着人们接受这个,适应那个的需求一样,

放下一个概念,所有的条件都服务于放下概念的人群,

然后就是接受,如何接受,

怎么引诱别人接受,怎么强迫别人接受的过程,

所以有时候我们能够在很多“高速传递信息的平台”之中发现,

很多刻意而为之的东西,只谈诱惑,不谈付出,

付出代价的同时,承担失去的忍耐,而后进入下一个自我鼓励的循环,

至于这样的结果究竟对谁有利,究竟谁真正获得了好处,

则是一场明白人避而不谈,糊涂人认为只有自己得利的无聊对决:

当我们谈及差距这个话题时,总会被一些煞有介事的思潮所影响着,

那些东西告诉我们,忍耐是缩短差距的必要保障,

忍着赚钱,忍着交际,朋友忍,亲人忍,

即便是那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也是在这个基础上,

给我们的精神,来一场看似愉悦的精神洗礼,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忍了,

他们呢?

他们忍了吗?

我见过很多情绪上崩溃的人,他们忍了太多,太久,

忍到最后,崩溃了。

他们收获了压抑,愤怒,以及焦虑,

然后呢?然后这场戏,就没人看,也没人唱了。

这一切,仿佛从未发生,如同那些历史长河之中,曾经呼啸而过的狂风暴雨那般,

有记载,有人看,有人想,

可终究,就这么过去了。

现如今,很多人就处在这“狂风之中”,

忍一忍能带来什么,

别低头,因为低头看不到结果,

结果这东西,

只有抬头的时候才“有资格”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