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明显感觉到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大不如前。
可他心里还惦记着浙东集团,咬着牙继续在朝中撑着。
这天,朱元璋亲自给刘基写了封信,话里话外透着赶人的意思:“你年纪这么老了,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儿陪着我呢。”
刘基心里明白,这是要被炒鱿鱼了,没办法,只好收拾东西回了乡下。
刘基一走,浙东集团可就惨了。
杨宪没了他的帮衬,很快就被淮西派排挤,最后被胡惟庸找了个借口给杀掉了。
淮西集团在这场斗争里大获全胜。
刘基心想,自己算是失败了,就盼着能在家安安稳稳养老。
可胡惟庸哪肯放过他,当上丞相后,指使手下状告刘基。
你说刘基都没官位了,还能告他啥?
人家就硬找了个理由,说他占据了一块有王气的地。
这王气本来就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朱元璋又下诏处罚刘基,官都没了,咋罚呢?
有办法,直接扣除了他的退休金。
刘基绝望透顶,可他脑子一转,决定回京城。
他想着,胡惟庸要对付他,根源还在朱元璋,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说不定能保住性命。
洪武八年,刘基生病了。
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视,胡惟庸带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
刘基吃了药,病情却越来越重。
没过多久,刘基就咽了气。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千算万算,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一代谋臣,就这样含恨离世。
1、利用价值。
进入社会后,很多人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要是自己连利用价值都没有,那处境可就尴尬了。
其实啊,别把“利用”想得太不堪,这恰恰是你实力的证明。
就像刘基,他要是没两把刷子,能在朱元璋那复杂的朝堂里混?
刘基那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这时候他利用价值高,身边围绕着一群人,浙东集团也靠他撑着。
可后来呢,朱元璋对他信任降低,他的地位大不如前。
等他回到乡下,浙东集团的杨宪没了他的支持,很快就被淮西派排挤,最后丢了性命。
刘基自己也陷入了困境,胡惟庸当上丞相后,为啥非要整他?
还不是因为他曾经有利用价值,现在淮西集团怕他东山再起。
刘基没了利用价值,朱元璋都不正眼瞧他,直接扣了他退休金。
这时候他所谓的人际关系,在权力斗争面前不堪一击。
就算他以前和朱元璋有过君臣情分,可没了利用价值,这情分也就淡了。
后来刘基生病,胡惟庸带的医生给他开了药,结果刘基病情越来越重,最后死了。
为啥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刘基没了利用价值,人家不把他当回事儿。
2、认清现实。
成年人啊,真得认清现实,别高估和任何人的关系。
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利益互换,那些天天把感情挂嘴边的人,多半还没长大。
以前老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可现在反过来了,只有你路好走了,朋友才会多起来。
我刚工作那会儿,就把希望全寄托在别人身上,结果碰了不少壁,后来才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我有个朋友,以前关系挺好的。
有一次,有个项目缺人手,就想拉他一起干,承诺给他分成。
他当时满口答应,还拍着胸脯说肯定全力支持。
可等项目有起色,开始赚钱了,他的态度就变了。
为了多分点利益,甚至还在背后使绊子。
那一刻我才明白,在利益面前,所谓的感情不堪一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平时大家在一起,没有利益纠葛,都能站着说话不腰疼,给你各种建议,显得特别热心、大公无私。
可一旦你动了他的奶酪,他马上翻脸不认人。
感情只能维持表面的交往,想让关系牢固、稳定、持久,利益必须掺杂在里面。
就像合作做生意,大家都有钱赚,关系自然就好。
要是有一方利益受损,矛盾马上就来了。
所以啊,咱们得现实点。
在人际交往中,既要讲感情,也得看清利益。别傻乎乎地只谈感情,最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有价值,这样别人才会围着你转,路才会越走越宽。
3、人生的底气。
对一个人最大的好,真不是总帮他,得让他学会独立,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我有个朋友,以前总爱帮同事做事,同事有啥难题,他都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忙。
结果呢,那同事越来越依赖他,自己啥事儿都不干,能力一点没提升。
后来朋友工作变动,没法再帮他了,那同事一下子就不知所措,工作搞得一团糟。
所以啊,老帮别人,其实是害了他,让他学会独立才是正道。
特别是女人,最大的福气,可不是有多少男人爱慕,也不是嫁了个体面老公,而是不管遇到啥风雨,都能保持经济独立。
我有个老乡,以前觉得嫁了个好老公,就安心在家当全职太太。
可后来老公生意失败,家庭经济一下子紧张起来,她想买点东西都得看老公脸色。
这时候她才明白,经济不独立,说话都没底气。
还有啊,别把任何人当作全世界。
你可以爱家人、爱朋友,但也得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我表妹特别黏她男朋友,天天围着男朋友转,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刚开始男朋友还挺享受,可时间长了,就觉得喘不过气来,最后两人还是分手了。
人这一辈子,得学会独立,不管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
独立了,才有面对生活的勇气,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稳当当。
别老想着依赖别人,靠自己,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