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毛泽东点将乔冠华带队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乔冠华大笑成为经典

【《毛年谱(1949-1976)》(第六册)纪事本末(713)】1971年,毛泽东78岁。毛泽东:今年不进联合国1971

【《毛年谱(1949-1976)》(第六册)纪事本末(713)】1971年,毛泽东78岁。

毛泽东:今年不进联合国

1971年10月20日下午四时,周恩来等同基辛格进行会谈。晚十时,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召集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等开会。毛泽东说:

联合国大会前天开始辩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为什么尼克松让基辛格在这个时候来北京?

叶剑英说:大概他认为美国的两个提案稳操胜券。

毛泽东说:

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在基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美国的两个提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

“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七十六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和十七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说:

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10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致电中国政府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正式通知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并邀请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本届联合国大会。

同日晚十时,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召集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开会,研究立即组织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周恩来说:

我们刚才开过会,都认为这次联大解决得干脆、彻底,没有留下后遗症。只是我们毫无准备。我临时想了个主意,让熊向晖带几个人先去联合国,作为先遣人员,就地了解情况,进行准备。

毛泽东说:

那倒不必喽。联合国秘书长不是来了电报吗?我们就派代表团去。让乔老爷(指乔冠华——编者注)当团长,熊向晖当代表,开完会就回来,还要接待尼克松嘛。派谁参加安理会,你们再研究。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不高兴的人也有,蒋委员长就是头一个。美国国务院说要发表声明,还没有看到,不过是一篇“吊丧文”。

毛泽东说:

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倒台,一个是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席位。这两大胜利,我都没有想到。林彪搞鬼,我有觉察,就是没有想到他跑到外国,更没有想到他坐的那架三叉戟飞机,摔在蒙古,折戟沉沙。

乔冠华带队参加联大

11月2日晨零时,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等谈话。

11月6日,阅外交部本日报送的关于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的送行计划报告。报告说:

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代表团预计十一月九日离京经上海、巴黎去纽约。代表团离京时,建议请姬鹏飞等及外交部党的核心小组其他同志、有关司负责人、与外交有关的其他部门负责人送行。

毛泽东批示:“规格似宜高一点,今晚可谈一下。”当天晚上,同周恩来等商定,代表团离京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到机场送行。

11月8日,审阅外交部本日报送的关于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说:

联合国情况复杂,而我们对联合国所知甚少。在开始阶段,中国代表团以参加本届联合国大会及其主要委员会和安理会的工作为主。对联合国讨论的问题,应根据我国有关对外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对策。争取事先与有关国家进行充分协商,把平等协商的精神带到联合国去。对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对具体问题的表态不宜说得太死,以免陷于被动。在安理会行使否决权要慎重,不宜过多。

毛泽东批示:“同意。”

同日,审阅外交部本日报送的对本届联合国大会将讨论的几个问题的预案,批示:“同意。”预案对本届联合国大会将讨论的中东冲突、南非种族歧视、任命新的联合国秘书长等六个主要问题,提出我方的基本态度。

同日,审阅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准备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批示:“同意。”发言稿说: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敌视、孤立和封锁中国人民的政策的破产,是美国政府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妄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的失败,是毛泽东主席的外交路线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胜利。

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这里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阴谋,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国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一样,是属于第三世界的。我们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另一个国家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欺负。

我们反对大国优越于小国、小国依附于大国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理论,反对大国欺侮小国、强国欺侮弱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我们主张,任何一个国家的事,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管;全世界的事,要由全世界各国来管;联合国的事,要由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国家共同来管,不允许超级大国操纵和垄断。中国现在不做、将来也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同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接见中国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代表团全体成员。

11月9日下午,乔冠华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纽约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在北京机场,出访的中国代表团受到周恩来、叶剑英等党政领导人和首都四千多群众的送行。

11月11日上午,代表团飞抵纽约,第二天乔冠华即拜会了本届大会主席印度尼西亚的马利克,随后几天,乔冠华又到纽约鲁瓦医院探望当时在养病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他还连续拜会了二十三个提案国的代表。

11月15日美国时间上午10时30分,大会主席马利克称之为“历史性的时刻”,乔冠华、黄华、符浩、熊向晖等走进联合国大会议会厅就座。乔冠华坐在中国代表团排头第一位的席位上。最后登上讲台也是新中国代表第一次正式登上联大讲台的是乔冠华。乔冠华发言结束时,热烈的掌声长时间地回荡在联合国大厅。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二十三个提案国及许多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围着他,向他频频握手表示感谢。

国外各大新闻机构对乔冠华代表中国首次在联大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乔冠华作为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讲坛上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乔的大笑”潇洒豪放成为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当时被各国媒体称为“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

12月22日晚上,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和周恩来听取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归来的中国代表团汇报。

乔冠华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

1939年经廖承志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部长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乔冠华在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出席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特别在1971年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文革开始,乔冠华被列为外交部的“打倒”对象。1973年经毛泽东提议,乔冠华恢复了工作。

1973年底,参加了四人帮发起的对周恩来的批判。“四人帮”倒台后不久,乔冠华被隔离审查,后重新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病逝,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