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夺命提示》首播,却被指消费女性!

3月17日,港剧迷们终于等来了《夺命提示》的首播。这部由陈山聪、张振朗主演的警匪剧,开篇就祭出连环凶案:纹身美女接连惨遭

3月17日,港剧迷们终于等来了《夺命提示》的首播。这部由陈山聪、张振朗主演的警匪剧,开篇就祭出连环凶案:纹身美女接连惨遭截肢,卧底女警命悬一线,夜总会里又见热辣领舞。

熟悉的配方让老剧迷直呼"对味",但剧中无处不在的性感镜头,却在社交平台掀起关于"男性凝视"的热议。

新瓶旧酒:AI悬疑难掩老港片基因

手机预知犯罪的设定堪称全剧最大创新。当女主角收到AI推送的"死亡预告"时,科技感十足的蓝光界面与香港街头的霓虹灯形成强烈对冲。

这种赛博朋克式混搭让人眼前一亮,可惜悬疑线尚未完全展开,观众更关注的仍是拳拳到肉的械斗场面。

从茶餐厅枪战到天台搏杀,TVB标志性的动作美学依然在线。张振朗饰演的警探飞身破窗时,镜头甚至刻意放慢速度捕捉肌肉线条,这种荷尔蒙炸裂的呈现方式,与三十年前《辣手神探》里的周润发如出一辙。

红唇与拳脚:女性角色的双重困境

夜总会舞池里,女警卧底踩着十厘米高跟热舞,镜头从足尖缓缓上移;犯罪现场,受害者永远穿着包臀短裙,即便被截肢仍保持妆容精致。

这种视觉呈现引发两极评价:老剧迷怀念"港式风情",年轻观众却质疑物化女性。

值得玩味的是,剧中女性并非单纯的花瓶。无论是法医冷静分析尸块,还是女警单挑黑帮,都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

但当镜头总在打斗时聚焦短裙下的长腿,在审讯时特写低胸制服,这种创作矛盾暴露了港剧的叙事惯性。

商业法则与叙事伦理的博弈

对比内地《白夜追凶》对女性受害者的克制处理,《夺命提示》确实显得"生猛"。制片方显然深谙市场规律:根据TVB2023年报,其核心观众中45岁以上男性占比达62%。

当创作天平倾向商业考量,那些为搏眼球的香艳镜头,或许正是制作方精心计算的收视密码。

不过时代正在改变。某视频网站弹幕数据显示,当女警卧底换装桥段出现时,18-25岁女性观众的流失率骤增15%。这记警钟提醒着创作者:当新生代观众开始用倍速播放跳过"福利画面",靠消费女性身体吸引眼球的老套路,还能走多远?

作为TVB警匪剧的回归之作,《夺命提示》既让我们看到黄金时代的残影,也暴露出类型剧的转型阵痛。

当AI预知犯罪的新设定,遇上三十年不变的性感符号,这场传统与革新的角力,或许比剧中的正邪对决更值得关注。

毕竟,留住老观众与吸引新群体从来不是单选题——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愿意在商业红海中,为叙事伦理多留一寸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