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毫不以自私”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二月,由宋入元,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的叶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非常让人感叹的是,他尽管从元世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二月,由宋入元,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的叶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非常让人感叹的是,他尽管从元世祖那里获得的各种赏赐很多,但个人生活却十分节俭。他曾经对他的子女们说:“我家世代书香,甘于贫简生活,唯以忠义奉献君主。你们也要清白谨慎,不要给我脸上抹黑。”他又指着那些赏赐之物说:“这些将来都要还给公家的。”在他死后,果然把这些统统交了官,“一毫不以自私”(一丝一毫都不归私人拥有)。

这是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元纪》里,有关叶李生平的一段记载。而他死后将元世祖忽必烈赏赐的物品全都交了官,“一毫不以自私”,不只让我们看到了一介儒士的清廉,也看到了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智慧。

叶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自幼天资不凡,拜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为师,补京学生。元世祖南伐,蒙古军屯驻江上,宋朝命贾似道领兵抵御。因为元宪宗突然驾崩,元世祖为平息内乱班师北还,鄂州之围因此而解,但贾似道却把蒙古军主动北撤作为自己功劳,欺骗宋朝皇帝,得以再任宰相,并且从此更加专横。叶李与国子监的同学康棣等八十三人,因此向皇帝上书抨击贾似道。贾似道大怒,唆使其党徒临安府尹刘良贵诬告叶李,把李贬到了漳州。叶李因此直到贾似道倒台后才能自由行动。

对于叶李揭露权臣贾似道欺蒙皇帝,标榜自己功劳,强调实事求是的做法,元世祖忽必烈非常欣赏。因此,在当下面的官员举荐了叶李之后,他当即授予叶李奉训大夫、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本来打算再次隐避,但当朝宰相安图(又译安童)的一封信,让他最终改变了想法,决定出仕,报答忽必烈的知遇之恩。安图的信中说:“先生在宋以忠言直谏为世人所称赞,皇帝非常关注,今授以五品官爵。有才德的人,当隐则隐,当出仕则应出仕,要尽全力以报答殊遇之恩。”

叶李出山之后,为忽必烈治国安邦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比如说息武重文,重视人才培养——具体而言如恢复各地各管理儒学的机构核和相关工作岗位,豁免儒户的徭役;又比如,在奉命征讨北方叛乱的完颜部的时候,鉴于军中将校多是蒙古人,与完颜本同族未必肯出战,叶李因此向忽必烈密奏,建议用汉军作为前军进行步战,以大车断其退后之路,以示死战。在敌人轻视汉军的情况下,必定会不设防,进而我军可以凭借压倒性优势大举进攻。后来,忽必烈利用他建议的这一策略,果然轻松赢得了胜利。

因为叶李德才兼备,对忽必烈平定天下、建设国家贡献多多,所以,忽必烈对他高度信任与十分欣赏,屡屡给他加官进爵,如让他担任资善大夫、尚书右丞、平章政事等职,但他都一再拒绝。为什么?居高有危,或许是原因之一,但是却未必是全部。因为他可以说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几个臣子之一,忽必烈怀疑过很多人,但却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怀疑。所以,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更愿意在不起眼的位置上为朝廷默默奉献,同时,也让自己的子孙与自己一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所以,叶李生前指着元世祖忽必烈赏赐之物对他的子孙门表示:“此终当还官也。”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课——让他们明白不要太过看重物质,而更应该在自己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上用心。如此这般,叶家的后代是不是可能更少产生贪官污吏,更多诞生清官廉吏?这样的官员,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他的头脑异常清醒与智慧,值得我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