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贝R4,我只聊声音

李凌佳琦 2024-04-24 13:22:47

我知道你们肯定以为我会先写海神圈,毕竟我是带头吹的那个,但我还是决定先写R4,一来这玩意吧确实现在文章少、而且R4的声音真不是那种可以简简单单就讲的特别透的那种,加上对R4最感兴趣的人可能冲着那外观、配置就盲狙了,剩下一波对声音有疑虑的,希望这篇能够讲清楚。

首先,R4的价格可能会让人开不起脑放,甚至担心起,一千六七百块的播放器会不会还是被小尾巴吊打啊?那考虑到海贝临时更改海神圈价格的事儿,我个人猜测吧,海贝这次不想搞那种卖了一年后再到618/双11打折-1000清库存的事儿,而是希望直接让利让给第一波用户,本质上你可以理解为R4就是R52的定位,而且海贝今年确实没有更新R5系列的计划。毕竟如果从“账面配置”来看,R4就应该是一个高于R52的东西,不论是4片矩阵DAC、骁龙665、还是更高的动态范围与输出功率,甚至是去年年底才开始普及的USB3.2都让丧心病狂的海贝给R4给配在了1K多价位的便携播放器里,你找谁说理去?而最大的“外在槽点”则是这个原装清水套,又㕛叒叕没有做好开孔的幅度,导致底部很容易挡插头、插不到底,据说市场部已经去找硬件部门那边干架了,海贝的后续机型如果还有这个毛病,我直播去展会上掀台子。

从风格定调上来看,R4和R52完全不一样的走向,虽然也配上了甲类耳放,但是R4其实不具备R52上那种从容温润的底子,它的声音更像是R63、R6Pro2这种非常大众化的咸淡口,而不像R52那样有些欣赏门槛。再换一个我过去也经常提到的一个词,那就是R4属于非常典型的“大众俗声”,这个词在我这里其实是一个褒义的说法,即便是从声音上我个人更喜欢R52,但R4才是我认为更适合向大多数用户所推荐的那个。

那,R4的哪些风格在我看来是大众化的调教呢,慢慢说。

【底子清亮】这个特性在入门价位是最吃香的,尤其是能够让很多小白用户觉得干净、通透、明亮、抓耳,当他们对于一个器材没有成熟的判断力时,亮的一定比暗的有优势、华丽的一定比沉稳的更抓耳,因此,R4作为一个海贝寄希望于进一步打开消费级市场播放器、而且也做了音乐节联名的产品,在【大众】和【发烧】之间,他们会做更为慎重的权衡。R4的这种清亮感并不能简单用“数码味”来概括,它的声音棱角感适度、高频有一定的控制力,而且驱动上限非常高,甚至如果是拿NG Erebus私模来做参照的话,虽然R52听起来更温润安定,但单纯在动态、结像的表现上是R4表现更好,这是一台【推力上限】打破了1-2K价位以往常规水平的东西。

可能很多人会因为R4的体积、定价,就误以为这台机器是一个推力有限、素质阉割严重,甚至是做“刀法”的产品,实则不然,我甚至认为推一些难推的塞子用中低增益就足够了,比如qdc8Pro、UM Mest3,高增益有时候可以作为一个“调味”方式来玩,毕竟输出功率的提升会带来电流/电压比值的变化,但高增益也可能带来负面的风味,比如亮度增大、声音变硬等,我个人觉得现阶段大部分的耳塞都在往易推、下限高的路子去走,我比较倾向于R4的低增益+甲类+Slow滤波器的方式来让听感变得更为柔顺细腻,或者说这是一种“抑制数码味”的方式。举个例子,他们自家的Project Ace海神圈就是一个典型的易推塞,32欧的阻抗处在绝大部分播放器的最佳工作负载上,115dB的灵敏度也让它根本不吃声压,不论对于流行党还是器乐党,人声的绵密顺滑、或者器乐的流畅鲜活,我都认为在低增益下就达到了理想的水准。

音色层面,你能够在R4身上找到一些现阶段主流市场都在遵循的规律,比如它的结像形体感会偏小、偏精致一点,这样一来不容易在部分搭配下,在空间规模上因为声音的厚度而导致显得“拥挤”,并且整体能够保证中频的部分有一定的距离感,当然这种距离感不是说“推远”,而是“略近”。这是一种为人声有所优化、但是不牺牲应有的声场规模与层次感的处理,甚至还能够很好地保留纵深。这里我不敢说R4的纵深一定是多么优秀的级别,但作为一个入门级的、具备优秀人声表现的机型来说,它的声场立体度已经具备了一定高阶播放器的水准。

而人声层面,R4其实并不算是我的菜,我个人喜欢要么中正还原一些的、要么温暖醇厚一些的路子,但既然提到了R4有一些接近R63的风格,那么它的人声表达是略有些年轻化的、偏清甜秀美的走向,在搭配耳塞的时候大家也尽量避开一些本身声线偏薄、亮的比较明显的产品,像海神圈虽然本身也很通透明亮,但毕竟那个中频的润泽感、结像的丰满度摆在这里,和R4的搭配即便不是天作之合、也称得上是恰到好处,而类似我手头NG Erebus这种带了静电的超旗舰、或者qdc8Pro这种“尺子型”的耳塞,则会明显在人声层面偏向亚洲系女声一些,如果是听偏港台抒情、爵士乐的话会显得不够入味儿,而绝大部分的亚洲系流行摇滚、日系ACG都是完全在水准之上、且称得上十分悦耳好听的。

很多用户没有注意到的一点、也是海贝钳工曾经单独发推送说过的一点,则是R4这次针对PCM/DSD文件设计了两套线路,电源、DAC、滤波器全都独立开来,4颗DAC中有两颗用于处理PCM、两颗用于处理DSD,并且后端的运放硬件、滤波器算法也不同,在DSD文件的频响图中也不难看出高频的滚降要比PCM要早很多,因此在声音风格上,听PCM文件/DSD文件时的R4在音色上有明显的区别。我作为一个从来不追求DSD文件的用户,这次也会偶尔针对性地去挑一些手头的SACD抓轨来听,因为DSD模式下的R4声音更为的厚润、耐听,偶尔能够感受到一些近似RS系列的风格,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部分DSD文件存在明显高频噪声的情况,可能有些人称之为“模拟味”或者所谓的“高频颗粒感”,但R4这里的做法既能够保证中低频部分DSD文件的饱满度、又能够在听感上实现更好的背景纯净度(同时不影响高频通透感),可以说是一种颇有创新性、实用性的设计。甚至海贝后续会考虑在PCM模式中也加入高频滚降的算法来给用户额外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听感风格。

而除了声音方面,R4则几乎处处是优点了,什么外观、手感、续航、流畅度、屏幕巴拉巴拉的我也懒得去念叨,详情页里该有的都有,我尤其喜欢顶部的锁定按钮、以及R4提供给它的自定义FN功能,当然了,如果你对续航有更极致的需求、也重点喜欢听摇滚乐,可以期待一下后续的迷笛音乐节联名款。总结一下就是,R4的声音素质放在1-2K价位近乎无懈可击,尤其是推力层面有越级的表现,而音色风格则看你个人喜不喜欢这样的走向、以及是否喜欢DSD/PCM两种音色的这种反差感,主观的东西我负责描述给你,你自己做选择吧。

0 阅读:18

李凌佳琦

简介:为你带来严谨但不枯燥的音频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