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延迟退休一事,在10月份的大会上也已明确,随着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的事情即将到来,却是有人盼有人急,有人欢乐有人愁,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延迟退休这一社会关注、百姓热议的话题由来已久,一方面是我国的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速,另一方面是国民平均寿命持续延长,因此提出了延迟退休的事情。
根据社会分工和职业特点,如果细分一下,有“三种人”群不希望退休延迟,而恰恰又有“三类人”翘首以盼退休延迟的事情尽快到来。
翘首以盼延迟退休的“三类人”
1.国企高层管理人员。国企包括98家央企和众多的地方国企,涵盖金融、能源、电力、军工、食品等众多行业,其中有99家企业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资产和资源。
如果国企高层管理人员推迟退休,他们的在职待遇包括绩效薪资等,要比退休之后高出至少一倍以上,既可以多拿若干年的绩效收入,而且还能延续自己为企业服务,延续事业生命的满足感。
2.体制内的公务人员。体制内的公务人员包括行政编和事业编两种,这一类的人群工作性质比较稳定,但是薪资基数与外资企业和国企高管相比,并不是太高。
体制内大部分公务人员的晋升,都是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职务晋升、工资上浮,如果这一类人推迟退休的话,哪怕是延迟一年或一年半,都会对退休之后的待遇有较大影响。
比如,延迟退休一年半,一级主任科员就可能有很大机会晋升为四级调研员,以此类推,四级进三级,三级进二级,二级进一级,其中的收入差别是比较大的,这是最关键的事。
3.高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高职称人员。高校的学者教授、医院的高水平专家,以及科研院所高职称的专家教授,这一类人群经历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时间越长,权威性和话语权越高,因此这些人是公认的越老越吃香。
如果这一类人群延迟退休,借助单位的平台和人脉优势,不但可以继续获得较为丰厚的专家收入,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单位的平台优势,继续开发项目和技术顾问等工作,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还有“三种人”希望退休不延迟
第一种人:身在一线的基层劳动者。工作性质多为体力劳动者,包括国企和私营企业的员工,这类人群不希望熬到65岁的年龄退休,因为他们希望尽早退休,能够拿到稳定的月收入,哪怕退休工资不多,也希望能够60岁的时候提前退休。
第二种人:社会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类人群要按月缴纳社保费,如果工作稳定还可以接受,如果工作不稳定,还要定时定月交社保金,无疑越早退休越好,那样的话不用再交钱,而是可以按月领取退休金了。
第三种人:民营企业的员工。民营企业的员工,一般过了50岁甚至45岁以后,除非有技术特长和专长,否则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这一类人员,多数在45岁之后,要么面临转型,要么面临转岗,实现财务自由的毕竟还是少数人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是不希望延迟退休的。
结语
总的来看,延迟退休不再遥远,就要来了。关于延迟退休的利弊,是有所考量的,一定会拿出一个稳妥的方案,实现满意度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