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中国陆军以岸上火力有效打击日舰队,始于“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第三天。

日军“北上”号轻巡洋舰
1937年8月16日晚上10时50分,日军“北上”号轻巡洋舰在黄浦江上停驻时,受到江岸中国陆军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的攻击。由于距离过近,日舰上重炮难以发挥出作用,日军只好组织部分水兵持枪进行还击。激战20多分钟之后。晚11时15分,在前部发射管甲板持枪射击的水兵池田光夫被击毙。被岸上的一发子弹击中其前额,他当场毙命在甲板上。

中国军队阵地
次日凌晨“北上”号又遭到岸上火力的再度攻击,在左侧船舷讲行弹药供给的水兵吉田瑞穗中弹倒下。一发子弹击穿其右大臂后又击中了其右胸部。长期养伤的吉田瑞穗,于次年的5月30日在日军医院里毙命。

中国军队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
此后,日军军舰在黄浦江上持续遭到岸上国军火力的攻击,伤亡时有发生。中国陆军从江岸射来的炮弹却多次打击了日舰。8月19日凌晨0时15分,停泊在上海日本邮船栈桥附近的日军水雷艇“鸿”号附近,落下一枚来自岸上的炮弹,弹片击中艇上的水兵富田传治,2个多小时后他在收容的医务船上死亡。这是中国陆军炮兵首次歼灭舰上日军。8月20日凌晨4时40分,一发迫击炮弹直接击中日军驱逐舰“刈萱”号的后甲板,击毙了水兵北浦武,这是全面抗战里中国炮兵开炮直接击中了日舰的首个记录。

日军内河炮舰“安宅”号
中国陆军还采用步炮结合的战术打击日舰。8月21日,日军内河炮舰“安宅”号在黄浦江畔的大连码头停泊时,遭到浦东一侧中方炮兵的攻击。在炮兵野炮的掩护下,中国狙击手秘密抵近射击。“安宅”号上高角炮炮手江藤真佐人被击中右前额而毙命。

中国军队克虏伯1903型75毫米野战炮
9月25日,日军遭遇了一次让高层受惊的战斗。9月26日日军第三舰队报道班发出的特稿:“浦东侧残余的敌军至今依然活跃,或依托各外国建筑物,或化妆便衣,不断袭击我在黄浦江上的警戒舰船……二十五日全天,我在招商局栈桥附近的舰艇不断遭到中国军队攻击……在江上执行警备任务由伏见宫博义王殿下担任司令官的某驱逐舰队也赶来参战”。“伏见宫博义王”是日本皇族,当时有被称呼“殿下”的资格。这名日本皇族时任日本海军第六驱逐队司令官,是在“岛风”号驱逐舰上被中国陆军的炮兵击中而负伤。“岛风”号在日本海军是一艘名舰,曾经创造过40.7节的航速纪录,这时被选为了皇族军官的座舰。

日本“岛风”号驱逐舰
这次。9月26日日本海军省发布的公报,对此战损失的记录是:“战斗进行到下午3时40分,敌一弹击伤殿下左臂,幸伤势不重…同时,殿下身边的部下也有多人伤亡”。据笔者查询的日军内部记录,是一发迫击炮弹击中了“岛风”舰的舰桥左舷,炮弹弹片随即四溅开来。伏见宫博义王的手臂即被弹片击中。与此同时,在他附近的海军一等水兵内田光芳、海军一等机关兵大谷铁男的要害也都被弹片击中,不久后毙命。只有手臂被击中的伏见宫博义王虽未阵亡,但作为皇族被击伤,震动了整个日本海军。被中国陆军的炮弹击中的“岛风”号,此后不得不从前线撤至吴淞,让“朝日”号修理舰对其舰桥甲板和鱼雷发射器进行了修理作业,暂时失去了战斗力。伏见宫博义王则返回日本,到海军学校担任教官,一年后突然死亡。有说法称其死于此次负伤的并发症。中国炮兵击伤的日本皇族伏见宫博义王。

伏见宫博义王
中国陆军打击日舰的战果还在延续。日本海军的统计显示,在1937年的“海上战斗”之中合计毙命了四十二人。其中,9月3日,巡洋舰“夕张”号的小艇搭载人员登陆东沙岛,被巨浪掀翻,事故之中死亡十二人;8月14日中国空军空袭“梅”号时,战死三人;12月9日中国海军的水雷炸沉“雄基丸”号时,有一人随艇沉没。统计中余下的二十六名日本舰艇上的水兵,有二十五人都是被来自于岸边陆地上的火力,也就是中国陆军发出的炮弹和子弹击毙的。即使在“雄基丸”被中国海军的水雷沉没时,陆军也有斩获战果。岸上陆军的火力追射沉没中的敌艇,还击毙了另一名日本水兵。

日本雄基丸号
日军统计毙命的四十二人里还有一人,是“海风”号驱逐舰水兵杉本宗五郎,他是被南京大屠杀之中死里逃生、扎木筏撤至江面的中国陆军军人以复仇一枪击毙的。而且,来自木筏上的这毙敌一枪,是1937年里中国军队以来自水面上的直接火力,唯一击毙日军舰上水兵的战例。
抗日战争,中方武器上的劣势让中国军队不得不更多依靠陆军来打击日军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