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俄]乌申斯基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每一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分析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知:
材料一:写农村夏日的劳动场面,男男女女各劳其事,连孩子也耳濡目染,喜欢劳动;
材料一:写劳动对人的意义,是人在内外各方面趋于完善的源泉;
材料三:借毛泽东对儿子的寄语说明人需要在劳动中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
三则材料都有关键词“劳动”写出了劳动之于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立意需围绕此进行。另外写作要求中设置了具体情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这提示我们在写作中应联系当代现实生活,写出时代感。
参考立意
1、劳动创造价值;
2、“中国梦”需要劳动创造;
3、重拾劳动,筑梦未来
4、生命在于劳动
5、在劳动中泽炼成长
【范文参考】:
劳动创造美好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劳动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从古至今,无数劳动者用他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共同编织了人类文明的壮丽画卷。正如范成大笔下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所描绘的田园生活,以及乌申斯基所言的“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都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塑造人格、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径。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中提到的“劳动大学”,便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在劳动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回报,更能够在精神层面得到滋养和升华。通过劳动,我们学会了责任与担当,锤炼了意志与品质,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每一个人都肩负着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的重任。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劳动中去,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农民,还是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的科学家,亦或是在街头巷尾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当然,劳动并非易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劳动成果更加珍贵,也更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当我们在劳动中遇到困难时,不应退缩或放弃,而应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克服难关,实现自我超越。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劳动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务,更是社会的共同事业。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劳动中实现更大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关心社会进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去,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以劳动之笔,绘人生华章
从范成大笔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的田园劳作图景,到乌申斯基对劳动作为完善源泉的深刻阐释,再到毛泽东对毛岸英 “上劳动大学” 的殷切期望,以及新时代 “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的时代号召,劳动始终贯穿人类发展历程,承载着非凡意义。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劳动不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应以劳动之笔,奋力绘就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劳动是个人成长与完善的源泉,助力我们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不断进步。通过体力劳动,我们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就像古代农民日复一日地耕耘土地,在繁重的劳作中练就了强健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脑力劳动则能激发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在反复的劳动与探索中,他不仅成功点亮了世界,更展现了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此外,劳动还能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当我们通过辛勤劳动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会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美教师” 支月英,扎根乡村教育 30 多年,用自己的劳动和付出,为山区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她的事迹彰显了劳动背后崇高的道德情操。劳动让我们在实践中成长,成为更完整、更优秀的个体。
劳动推动社会发展,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强大动力。古往今来,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铸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从古代的万里长城、都江堰等伟大工程,到现代的高铁、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劳动的力量更是不可或缺。“大国工匠” 徐立平,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徐立平这样的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精益求精,我国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不断提升,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推动了时代进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投身劳动,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要将劳动融入学习和生活,在校园里积极参与值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敬业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同时,我们还要弘扬劳动精神,尊重每一位劳动者,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被敬仰。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劳动是人类最美丽的姿态,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以劳动为笔,以汗水为墨,在人生的画卷上书写奋斗的篇章,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用劳动创造价值,用双手铸就辉煌,共同描绘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以劳动之笔,绘就人生华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笔下的田园之景,勾勒出劳动的质朴画卷;乌申斯基言劳动乃人类存在之基、完善之源;毛泽东教导儿子,书本知识之外,还需上好“劳动大学”。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劳动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让我们以劳动之笔,绘就绚丽的人生华章。
劳动,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我们在劳动的启蒙中开启人生之旅。儿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似微不足道,却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在学校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打扫教室、种植花草,这些经历让我们懂得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学会了团结协作。古有宋濂幼时借书抄书,在艰苦的劳动学习中积累知识,终成一代大儒;今有“大国工匠”徐立平,在精密的劳动操作中精益求精,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他们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在劳动中增长智慧,在劳动中塑造品格,实现了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
劳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古老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从长城的巍峨屹立到港珠澳大桥的横空出世,每一项伟大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问题;南仁东为“天眼”工程倾尽心血,在崇山峻岭中艰苦奋斗,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他们以劳动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了壮丽的篇章,让社会在劳动的推动下不断前进。
然而,在当今社会,也有一些人轻视劳动,好逸恶劳。他们沉迷于虚拟世界,追求不劳而获的享受,忽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伟大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动的价值永远不会褪色。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在学校,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活动,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在社会上,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以劳动为帆,以奋斗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用劳动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用劳动的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以劳动之笔,绘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