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被泄露!公安部最新公布

近几年,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内外人员勾结等多种

近几年,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内外人员勾结等多种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干扰了公民的日常生活。近日,公安部网安局披露三起案件,揭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的内幕。

教培机构“信息失守”

去年9月,一条关于有人在某教育培训机构电脑内植入恶意软件,导致公司客户资料等敏感数据被非法获取的线索浮出水面。该公司内部监控录像显示,员工鲁某某趁公司无人值守,将随身带的U盘插入其他员工工作电脑,获取电脑中的数据信息。

经民警查证,这已经不是鲁某某第一次作案。鲁某某承认,其频繁跳槽全国各地在线教培机构,主要目的就是在公司电脑内植入木马程序,获取大量公司内部数据。进一步侦查后,民警发现鲁某某只是犯罪链条中的一环,“此类犯罪链条分为木马制作人员,购买木马程序并分发的组织者,跑腿‘投毒’人员等上、中、下游。”

经审讯并结合取证,警方查明该团伙先后对50余家企业进行木马“投毒”。“该案的成功侦破,有效震慑了在线教培行业内从事非法获取、买卖数据的从业人员,有力维护了相关企业的合法利益,保障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办案民警介绍。

电商平台“订单解密”

不久前,网民韩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在某网购平台店铺内购买茶叶后,手机号多次接到陌生推销电话和境外诈骗电话,同时还收到各类虚假购物信息。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追踪发现线索背后存在一个组织化、职业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链条。

某电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会为订单信息加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电商平台为满足商户正常业务需求,通常提供少量的“订单解密”额度,但部分商户受利益驱使勾结“解密中介”,对全部“加密订单”进行“解密”。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陈某等中间商在互联网平台寻找需要解密订单数据的商家客户,嗅到其中“商机”后,一些平台商家动起了歪脑筋。李某某、陈某等中间商收到订单后转手发送给数据解密人员胡某某等人,非法获得客户个人信息。据办案民警介绍,本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

求职网站虚假招聘

去年6月,某网络招聘平台向公安机关报案——平台求职者田女士投诉称,平台注册信息为“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的联系人以教如何赚钱为诱饵,对其进行刷单诈骗2400元。“该科技有限公司冒充合法企业发布虚假职位,累计非法获取上百名求职者姓名和手机号。”该网络招聘平台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求职者一旦将本人简历提供给该科技公司后,犯罪团伙便会于次日添加求职者微信,向其推荐主播打榜工作,并将其引流到某办公APP。引流成功后,诈骗团伙会继续诱导被害人下载涉诈APP,对被害人进行刷单诈骗。

公安机关循线深挖,发现了一个从制售假营业执照到倒卖求职个人信息,再到帮助电诈团伙实施精准诈骗的犯罪团伙。据查,该犯罪团伙一共非法获取近千名求职者的联系方式,在7个网络招聘平台上冒用正规企业信息进行注册,对求职招聘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案件侦破后,公安机关将该团伙出售的上千张假工商营业执照信息,通报给多家招聘平台核实注销,及时斩断该黑灰产链条。

近年来,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深入推进“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仅2024年便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

警方提醒

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的,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保护合法权益。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特殊来电要留意:“00”或者“+”开头的多是境外诈骗电话;400开头的电话一般都是企业号码,只能接听不能呼出;显示未知的电话号码,这类号码建议直接挂断。

快递单据保管好:快递单据、火车票、取款凭条、信用卡账单等往往含有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如确需丢弃,可以先用记号笔把含有个人信息的内容涂抹覆盖。

使用WiFi要慎重:一些公共场所的WiFi,很可能是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钓鱼”陷阱,容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使用不常用的公共WiFi时,尽量不要登录网银账号、网购账号。

登录密码勤更换:网银、网购的支付密码最好定期更换,不同账号的密码应当设置不同密码,密码应尽可能加入标点等特殊符号。

身份证明不出借:向他人出租、出借身份证、银行卡等行为,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务必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借给他人。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评论列表

用户20xxx23
用户20xxx23 10
2025-04-25 09:27
如果公安机关对待这事与扫毒同等,应该是会好起来。
幸运星
幸运星 1
2025-04-25 22:12
以前没电话没实名比现在还好,实名后就是把自己全家的人报给了不法分子。
用户10xxx75
用户10xxx75
2025-04-25 21:06
多少年了?????
知了吱
知了吱
2025-04-25 02:09
强烈要求公安部网管局,将那些冒充我在网上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分子一网打尽,长期以来让粉丝们深受其害,在此谢谢你们。
秦怂怂
秦怂怂
2025-04-25 13:32
我的个人信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走马塘时就泄露,由于我一个人无能为力,希望伟大的祖国能帮帮我。[比心]
从未≠步
从未≠步
2025-04-25 23:51
坚决打击诈骗犯罪团伙作案。
何初三
何初三
2025-04-25 06:41
必须要对非本人以外使用它人复印件的严查一下
叫我小可爱啊_
叫我小可爱啊_
2025-04-25 14:43
主要是犯罪成本太低。
井筒胞年稻
井筒胞年稻
2025-04-26 00:14
老朋友您好,您的信息我看了,讲的很清楚,余生你不想再和我牵手了,谢谢你的真言,[比心][比心][比心][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
Amae
Amae
2025-04-24 22:14
加大对平台泄密的惩治力度,凡是涉及泄密的单位不仅对当事人,更要对主管领导问刑责。看谁还敢以身试法!
我是小QQQ
我是小QQQ
2025-04-24 20:40
那些存心不良之人,以辅导老师,为名,恶意,偷盗个人信息,再与部门当地黑安保做阴谋,
豹变2-646355728
豹变2-646355728
2025-04-24 10:19
坚决打击,现在诈骗,失信,设陷阱的全是什么人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