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那会儿,许世友一个人挑了两大担子,既是南京军区的头儿,也就是司令员,又当上了江苏省革委会的一把手,真是“军民一把抓,两边都管得宽”。
刚上任,他首要的大项目,就是赶紧重启那个快停滞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项目。在那些施工忙碌的日子里,他整天待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卖力干活,流了不少汗。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咱们国家自己动手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终于完工了。这座桥可是个大家伙,它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力量。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那绝对是个大好事,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有莫大的好处。它不光能让现在的人们受益,更会给后代带来长久的福祉。这工程,真的是做得好,既实用又有深远意义。
许世友大将常常自嘲是个粗人,老覃在另一篇文章里提到,标题是《1967年许世友被毛主席叫去谈话,回来后直言:让我当总长,我宁愿投江》。许世友毫不避讳地说自己“就像那丈八长矛,适合战场冲锋”。
他经常跟身边的秘书讲:“我虽然认识挺多字,但让我动笔写,那可真是难为我。所有需要写的文件、材料还有报告,都得靠你们来帮忙搞定。”
这么个“大老粗”,你可能会惊讶,他居然对诗歌情有独钟。
“九一三”那事儿之后,陈毅随口吟诵起白居易的一句诗:“要知道玉真不真,得烧它三天三夜;要看木材好不好,得等它七年才知晓。”这话刚好被许世友听见,他立马让秘书李文卿把整首诗抄在小纸片上,揣兜里,没事就拿出来琢磨琢磨。
他当上省革委会的头儿后,有次碰巧读到郑板桥那句“躺在官署听竹声哗哗,好像听到百姓在诉苦”。这话也深深触动了他,他直截了当地说:“要是当官的不为老百姓着想,那还不如回家种地薯呢。”
他很在意老百姓的生活,总惦记着民间的困难,时常跑到乡下去看看实际情况。
李文卿秘书记得,有那么一回,他跟着许司令到苏北考察,半道上碰见了几个在要饭的。许司令见状,赶紧让司机把车停下,然后从兜里掏了些钱递给他们,还亲切地问他们过得咋样。一聊才知道,这几个人都是淮阴那边的。
到了淮阴这儿,许司令神情严肃地跟当地负责人讲,你们得好好搞生产,把老百姓的日子安顿好,别让社员们拿着打狗棒到处乱跑要饭。
那位头头儿轻蔑地讲道:“苏北的老百姓,历来就有要饭的传统。”
许司令一听,立马气不打一处来,大吼起来:“你也是苏北出身,咋就没养成这习惯呢?你拿着根棍子出去讨饭试试,看能不能做到!”
经过一顿猛烈的批评后,那位领导整个人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彻底没精打采了。
最后,许司令耐心地劝说起来:“老话说得好,‘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家强盛了,百姓才能安稳。要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哪还能安定呢?”
那时候,苏南和苏北在农业上确实有差别,苏北粮食不够吃。为了帮苏北解决这个问题,就采取了“从南往北运粮”的办法,每年都得从苏南运好多粮食到苏北去。
许世友对苏南和苏北都有明确的规划。在苏南,他让农民们一年种三季庄稼,小麦种一季,水稻种两季,目标是在原本亩产千斤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吨粮田”。同时,在苏北,他推行旱田改水田的政策,还常常组织苏北各地的领导去苏南取经,学习如何种植多穗的高粱。
许世友亲自跑到军区农场,教大家一个能让地瓜长得更好的法子,就是把地瓜直接搁地里让它自己长芽。用了这个方法,农场的地瓜个头都窜得老高。许世友还特地挑了个最大的,一称有19.5斤重,直接给毛主席送过去了。
因为工作做得好,江苏那边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不过,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
老百姓过日子,还是得靠煤来取暖做饭。
那段时间,铁路运输真是一团糟,外地煤炭进不来,咱们徐州本地煤矿挖的煤,还都得按国家计划走。结果呢,全省各地都缺煤,电也供不上,动不动就停电。老百姓家里漆黑一片,日子过得跟回到了二十年前似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许世友回想起了毛主席以前在延安提倡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精神,他打定主意,要在全省大范围地推行这个理念,好好发展煤矿产业。
从1959年开始,毛主席就特别重视“把北方的煤运到南方”这事儿,他总共提了四次,说要“赶紧开发江南的煤田”,“改变北煤南运的情况”,好让“南方自己能用上煤”。
许世友吩咐秘书,把毛主席那些讲话的重点内容给整理清楚,然后让省革委会、煤炭指挥部的领导还有机关人员都好好学一学,务必理解透彻,照着去做。
于是,苏南地区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煤炭大行动”。
许世友领着煤炭指挥部的一帮人,在苏南的新矿井和老矿井来回跑,亲自去看,亲自去查,然后跟国家燃化部要了147钻井队来帮忙,还动用了七十多台500型以上的大钻机。
这次活动闹得挺大,连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注意到了。
1970年1月4日那天,周恩来给许世友拨了个电话,仔细问了他那边碰到的问题和难关。
1970年的8月23号一直到9月6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九届二次全体会议在庐山举行了。转过年来,也就是1971年的8月中旬到9月12号这段时间,毛主席到南方进行了考察,一路上,他不停地跟各地的党委、政府和军队的头头们聊起了九届二中全会上的那场冲突是咋回事。
8月31号那天,毛主席的火车到了南昌,他心里有点感慨,就让汪东兴赶紧给许世友打个电话,叫他过来一趟。
许世友丝毫不敢拖延,立马搭乘飞机直奔南昌而去。
毛主席碰了头许世友,脸上带着点不太高兴的神情说道:“你如今对我,可没以前那么上心了。我的话,你时而听,时而不听。这几年,你老是在那些不好的事儿上打转,好的事儿却不碰,这可不成啊。”
许世友一听这话,心里就明白了,毛主席这是在提醒自己,别光顾着挖煤,把路线问题给忽略了,对九届二中全会上那事儿,自己看法还不够深刻。他下意识地挺起了身子,回应道:
报告主席,我不管黑的红的,都一律抓捕。一手忙着抓黑的,另一手忙着抓红的,碰到黑的我就抓黑的,碰到红的我就抓红的!
毛主席微微颔首,讲道:“以前老催着你多读书,现在想想,你没读几本书也挺好,不咋看书反而犯错少。那些觉得自己书读得多,把马克思主义都搞明白的人,往往容易栽跟头,还都是大跟头。说白了,他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半吊子,一知半解还爱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