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是现代社会物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而且它的发行也关乎着整个国计民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可见纸币的重要性。
因此但凡能够印在纸币上的人,都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比如美元上的罗斯福,人民币上的伟人。不难看出这些人对该国的贡献都是尤为突出的,有的甚至担得起国父称号。
但不是每个国家的纸币人物都是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比如日本。日元上的人,可不是他们的天皇或者哪一任首相,而是一个名为福泽谕吉的男人。
他既不是影响日本国运的政治家,也不是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甚至连一般大富大贵的商贾也算不上。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却能够成为日元上的人物,那他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
了解谕吉生平的人都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日本人后来一生都在设计侵略中国,但鲜少有人知道他曾经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追随者。
日本明治维新前,谕吉主修的学术一直是汉学,事实上在他13岁时,他就已经接触了中国传统四书五经了,甚至连《史记》《战国策》这类著作他也有涉猎,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
随着谕吉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他在汉字功底上更是引经据典,个人成长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要知道年幼时期的谕吉是饱受身份差别所带来的羞辱的,但他在深入研究中华文学后,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而是主张天人合一,主张人与国家之间的相辅相成与相对自由。
这样一位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很难想象其后期对中国态度的大转变,更枉论说他为了自身国家发展而将主意打到了侵华上面了。
影响谕吉思想转变的便是《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表面上是一份“互惠互利”的合作条约,实则是沦为殖民地的残酷现实。
谕吉作为亡国奴,他第一次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产生了怀疑,再看到曾经强大的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也不得已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此时的谕吉非常有理由怀疑,中国文化已经输于西方文化了。
谕吉为了寻求一条救国道路,开始学习了解西方文化,他在长崎,江户都呆过,也学会了荷兰语,英语等各国语言,从底层做起真正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渗透。
机缘巧合之下谕吉跟着日本派遣团来到了美国参加了一次访问,切身体会到了西方国家的日常生活,日本的落后,美国的先进,日本的萧条,美国的繁华,这鲜明对比都让谕吉深受震撼。
此时,他加深了自己认知,西方文化就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了。回国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也兼职翻译国外文献,势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先进的西方文化传播到日本。
相反对于中国文化,他就是一个黑粉,此刻的他就是脱粉回踩,开始批判儒家文化是固守传统,是新世纪的糟粕。
对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洋务运动,谕吉也罕见地发表了意见,指出了清政府单方面只学习西方的军事,而不学习内部政治结构,最终会失败。
事实证明谕吉的意见是正确的,洋务运动确实走向了失败,但谕吉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这个在140年前就开始研究中国的日本思想家,这次将目光选择放在了掠夺中国资源上面。
单纯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谕吉的野心,他选择创办报纸,用文字形式向全日本民众输送他的观点,而他也成为了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位军国主义思想家。
在他发行的报刊《时事新报》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有大量的鼓动侵华的文章。甚至他还把日本如果要走入文明开化的新社会,就要与侵略中国密切联系起来。他还鼓吹弱肉强食与物竞天择。
从开始的侵占朝鲜,台湾到最后的东三省,这一步步的计划都深刻影响着后来的军国主义日本人。此时《时事新报》在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发行量特别巨大的主流,他文章的刊登对当时民众思想,政府决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谕吉的作为还不止于此,自从报刊创办之后到他去世的1902年,整整二十年的时间,谕吉都在为该报纸无限期地产出。
他几乎每隔一天都会为该报纸写文章,其中不限于社论、评论、随笔等近千篇,对当时的国内外大事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此庞大的写作量,可想而知对中国侵略已经刻到了这个日本人的骨血里面。后来有人对其著作进行了整理,仅仅是1961年版全十六卷《福泽谕吉全集》中,涉及侵略中国的文章就有四十多篇,可见谕吉的狼子野心。
后来日本也确实走上了这样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而且主战场正是我们中国。战争的结局大家虽然都知道,但日本国内深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一直也不在少数,可想而知谕吉本身对日本发展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日本,福泽谕吉确实是伟大的,因为他虽然仅仅是一个思想家,但他却深深影响了近代日本,奠定了学习西方列强走军事强国的道路。
但他对于中国却是充满了伤害的,为了一己私利就走上了扩张道路,走上了以掠夺别国资源到达“富国强兵”的道路。显而易见这是曾经的屠龙少年最终变成恶龙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
曾经只能是附属小国的日本,因自身摇身一变成为了欺负我们的存在,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可见居安思危时刻警醒是多么地重要,福泽谕吉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