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今天的幸福2》中郝建与马冬梅的初次碰撞,到2025年《金龟婿》中以新身份再登舞台,沈腾与马丽这对国民级喜剧搭档已七度携手亮相央视春晚。他们的每一次合作,都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化学反应,在笑声中包裹着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洞察,在默契中沉淀出中国喜剧黄金时代的独特印记。

2013年,沈腾以“郝建”一角横空出世,马丽则用东北大碴子味的台词和夸张肢体动作,为观众勾勒出“马冬梅”这一喜剧符号。两人首登春晚便以《今天的幸福2》斩获语言类节目二等奖,次年《扶不扶》更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议题,将“郝建”推上全民热搜。2015年《投其所好》以官场溜须拍马为切口,沈腾一句“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成为年度热梗,而马丽饰演的马科长则以“教科书级官腔”贡献了教科书级表演。

2019年后,沈马组合的创作愈发聚焦社会痛点。《占位子》中家长为孩子抢占教室C位的荒诞,暗喻教育内卷;《坑》中沈腾饰演的“躺平式干部”与马丽饰演的“实干派领导”形成鲜明对比,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价为“官场现形记的喜剧版”。2024年《寒舍不寒》则以直播带货为背景,沈腾扮演的“剁手党”与马丽饰演的“带货主播”上演了一出“反向扶贫”的闹剧,被网友戏称为“消费主义时代的《麦琪的礼物》”

沈腾与马丽的默契,源于二十年话剧舞台的淬炼。在开心麻花首部舞台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中,两人便以“一个蔫坏一个虎”的表演模式奠定了喜剧基调。沈腾擅长用“腾式幽默”解构宏大叙事,马丽则以“大开大合”的肢体语言填补叙事留白——这种反差感在《夏洛特烦恼》中达到巅峰:马冬梅追打夏洛的“铁锅炖自己”桥段,沈腾的“怂”与马丽的“刚”形成戏剧张力,成就了2100万成本撬动14亿票房的奇迹。

春晚舞台的特殊性,更考验两人的临场应变能力。2014年《扶不扶》演出时,沈腾因入戏太深漏掉台词,马丽即兴喊出“那是我的词儿啊!”将舞台事故转化为经典包袱;2020年《走过场》中,马丽怀孕7个月仍坚持完成“病床戏”,沈腾特意将角色设定为“躺着指挥”以减轻搭档负担。这种“为对方兜底”的默契,在2025年春晚《金龟婿》中再度升级:沈腾的“躺平式丈母娘”与马丽的“鸡娃式婆婆”形成代际冲突,两人通过方言对撞、肢体错位等手法,将“催婚催育”话题演绎得笑

沈马组合的喜剧内核,始终与时代脉搏共振。《坑》中“人民群众对道路潜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台词,暗讽形式主义;《占位子》中“孩子的人生不是抢座游戏”的呐喊,直击教育焦虑;《寒舍不寒》里“买买买救不了直播间”的调侃,则是对消费主义的解构。这种“喜剧+现实”的创作模式,使他们的作品既具娱乐性,又留有思考空间。

在表演层面,两人形成了独特的“互补共生”体系:沈腾的“冷幽默”擅长制造预期违背,马丽的“热反应”则负责引爆笑点。例如《坑》中沈腾以“葛优瘫”姿态说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马丽立即用“郝主任,您这错得有点离谱了”形成戏剧反差;《金龟婿》中沈腾的“躺平哲学”与马丽的“鸡娃金句”碰撞出“代际战争”的火花。这种“一冷一热”的节奏把控,被编剧闫非形容为“显微镜与哈哈

从春晚舞台到电影银幕,沈马组合构建的“西虹市宇宙”已衍生出《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独行月球》等12部影视作品,总票房突破200亿。马丽凭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超越》等作品成为首位票房破200亿的中国女演员,沈腾则以《飞驰人生》《满江红》等片稳坐“200亿票房先生”宝座。

在短视频冲击传统喜剧的当下,沈马组合仍坚持“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的创作初心。2025年春晚《金龟婿》中,两人将“催婚”话题与“直播带货”结合,沈腾的“躺平式丈母娘”与马丽的“鸡娃式婆婆”通过方言对撞、肢体错位等手法,既延续了“沈马式幽默”,又赋予传统题材新活力。这种“守正创新”的态度,或许正是他们跨越代际、持续破圈的密钥。

七度春晚同台,沈腾与马丽用二十年时光证明:顶级喜剧绝非独角戏,而是精密如齿轮的共生艺术。从话剧舞台到春晚现场,从电影银幕到短视频平台,他们始终以“在笑声中刺破现实”为使命,将中国喜剧的边界推向更广阔的天地。正如马丽在《独行月球》中那句台词:“宇宙的尽头,是喜剧人的初心。”而沈腾与马丽,正是这初心的最佳注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