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腾讯视频市场领先地位动摇危机:当大IP失灵,用户不再买单!

游戏规则变了,腾讯视频跟不上了?2024年腾讯财报中,关于腾讯视频的表述仅剩一句:“保持中国长视频市场领先地位,付费会员

游戏规则变了,腾讯视频跟不上了?

2024年腾讯财报中,关于腾讯视频的表述仅剩一句:“保持中国长视频市场领先地位,付费会员数达1.13亿。”

看似体面,实则暗藏玄机——财报避开了环比、同比数据对比。

而真实情况是,其会员数从年初的1.17亿一路跌至年末的1.13亿,创下自2021年巅峰期(1.24亿)后的最大跌幅。

曾经靠“大IP+流量明星”横扫市场的腾讯视频,如今正陷入增长泥潭。

用户不再轻易为一部剧充值会员,爆款IP频频失灵,就连口碑神剧也带不动拉新。

这场“失速”背后,究竟是行业困局,还是腾讯自己的战略迷思?

一、大IP失灵:观众为什么不爱“耀祖”了?

2024年,腾讯视频的片单堪称华丽:《繁花》《庆余年2》《大奉打更人》……上半年凭借《繁花》《与凤行》等剧,腾讯一度领跑“爱优腾”。

但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暑期档的《长相思2》口碑崩塌,年末的男频IP《大奉打更人》更是被网友戏称为“耀祖”(讽刺平台“重男轻女”,强推男频剧却忽略更受欢迎的《永夜星河》《九重紫》等女频作品)。

更讽刺的是,豆瓣9.6分的口碑剧《山花烂漫时》(以张桂梅为原型)虽被赞“十年最佳”,却未能转化为会员增长。

这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观众对“为一部剧开会员”的意愿持续走低,而高口碑作品与商业价值之间,竟存在难以弥合的鸿沟。

深层危机:IP库存告急,老套路失效

过去,腾讯视频背靠阅文集团的“IP水库”,从不愁内容。

但如今,大量IP被消耗后反响平平,观众对“唯IP论”的套路已审美疲劳。

即便手握《庆余年》这样的顶级IP,续作也难以复制初代辉煌。

当“IP大小=爆款概率”的逻辑失效,腾讯的内容护城河正在干涸。

二、自救之路:微短剧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面对长剧增长乏力,腾讯视频转向微短剧赛道,但策略却略显纠结:

横屏短剧:2021年推出的“十分剧场”主打精品横屏剧,2024年诞生了《执笔》等15部分账破千万的爆款。

这类剧成本高、制作精良,但依赖存量会员消费,难以吸引新用户。

竖屏短剧:2025年春节,腾讯突然发力,上线350余部竖屏剧,采用“免费独播+付费解锁”模式。

但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剧相比,腾讯缺乏“前几集免费引流”的拉新效率,仍需依赖外部内容填充片库。

内部生态掣肘:自己人“打自己人”

腾讯的微短剧布局不止于视频平台:微信视频号接入短剧搜索、阅文推出独立短剧平台“奇迹短剧”、微信上线“火星短剧社”小程序……集团内部多线作战,资源分散甚至竞争。

反观爱奇艺,与红果短剧合作打造“IP-制作-流量”闭环,优酷则通过改革制作团队推出《新生》等黑马剧。

腾讯的“集团优势”,反而成了战略包袱。

三、行业变局:长视频的“十年轮回”

腾讯的困境并非个例。

长视频行业集体面临三重挑战:

1. 用户习惯变迁:微短剧冲击下,观众更偏爱“碎片化消费”,长剧必须足够惊艳才能留住用户。

2. 收入模式单一:会员增长见顶,广告招商压力加剧,平台被迫押注IP以吸引品牌。

3. 内容确定性下降:爆款难预测,优酷凭《墨雨云间》逆袭,爱奇艺靠“长+短”组合突围,说明“赌爆款”时代已结束,精细化运营成关键。

结语:谁能赢下下一个十年?

十年前,长视频平台颠覆了电视台;如今,微短剧和用户习惯的变革正在颠覆长视频自己。

腾讯视频的“失速”,本质是行业规则重构的缩影——当观众不再为IP和流量盲目买单,平台必须重新思考:是继续“重男轻女”地押注大制作,还是真正倾听用户,用多元内容打动人心?

答案或许藏在那些“意外黑马”中:优酷的《新生》、爱奇艺的“短剧联盟”,甚至腾讯自己的《山花烂漫时》……

它们证明,好内容永远有市场,只是平台需要更敏锐地捕捉观众真正的需求。

游戏规则已经变了,适者生存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