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寒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肺寒多表现为咳嗽,痰色白稀,形寒肢冷,恶寒重,发热轻,咳嗽,胸疼,面色青白,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舌淡白或紫暗,苔白滑。

这类咳嗽有几个典型的特点:遇风遇冷咳嗽加重,晚上重白天轻,口水多,咳白稀或泡沫样痰,伴有鼻子上的症状(涕多,鼻子通气不利等)。
引起虚寒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早期气候骤变,或机体卫外不力,风寒邪气侵袭,或从口鼻而入。
虚寒咳嗽的症状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带有鸡啼声,可能是百日咳。
咳嗽并有呼吸困难和哮喘,常为支气管哮喘。
如果咳嗽声高亢,像犬吠样,并有声音嘶哑,多是喉部疾病。如白喉、喉炎。
咳嗽带有金属声,多为纵隔疾病。如纵隔肿瘤或炎症等。
咳嗽而且咳痰量很多,常是支气管扩张、肺水肿、肺结核空洞等。
咳嗽伴有高热,咳铁锈色痰,常为肺炎。
咳嗽伴有长期发热、痰有恶臭,可能为肺脓肿。
咳嗽并咳痰,痰呈粉红色泡沫状,可能是肺水肿、肺肿瘤和肺吸虫病。

虚寒咳嗽如何调理,中医科普传递健康之道
春寒料峭,万物始苏。然而,有些人却难以从寒冷中解脱。虚寒咳嗽是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那么,我们该如何调理虚寒咳嗽呢首先,在中医的角度来看,虚寒咳嗽是由于人体内元气不足或肺脾阳气虚弱所致。因此,中医治疗虚寒咳嗽的关键是调理元气和温补肺脾阳气。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温热的食材。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大蒜、辣椒、桂皮等,可以温暖身体,增强体内阳气。同时,应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取,如冰激凌、冷饮等,以免伤害阳气,加重咳嗽症状的发生。除了饮食调理,温补的中草药也是治疗虚寒咳嗽的良药。比如,人参、党参、黄芪等常用的中草药,均具有温补作用。善于使用这些中草药制成合适的药膏或药饮,可以有效地增强体内阳气,缓解虚寒咳嗽症状。
此外,中医推拿和穴位按摩也是治疗虚寒咳嗽的有效方法。通过按摩某些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经络和脏腑,促进气血循环,调和阴阳。比如,中医常用的“太渊穴”就可用于缓解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虽然调理虚寒咳嗽可以从饮食、中药和按摩等方面入手,但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寒冷季节,要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可以多穿一些保暖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此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利用好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虚寒咳嗽的调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综合考虑个人体质和症状的特点,可以从饮食、中药、按摩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重要的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在中医的指导下,我们可以迎接一个更加健康的明天。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