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赏联:自撰书房联“几见燕来传春意 才觉风起阅书经”

注释:经老师提醒,春字出律,因此本联最后的修改稿为“几见燕来传绿意 才觉风起阅书经”。不过文章已经写完了,而且记录的是我

注释:经老师提醒,春字出律,因此本联最后的修改稿为“几见燕来传绿意 才觉风起阅书经”。不过文章已经写完了,而且记录的是我思考的过程,就不再刻意修改了。

群里要以“燕子”问题来创作一篇古体文字,看着要求并联想着春天燕子飞来的场景,不知不觉我就想到了上联“几见燕来传春意”。从我个人的偏好来说,我认为每一副对联都要有一个悬挂的场景,“春意”象征着生机,虽然我觉得这句上联不像春联一样张贴在家宅的大门口,但是作为书房的上联是没有问题的。

围绕着书房联,我开始思考下联应当如何应和。想要创作一副书房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不想因为上联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下联就以秋色来应对。用“秋”的概念来对“春”,已经有过太多的名篇了,如果写不好,就容易陷入“绝对大俗”的模式当中,成不了“大雅”的状态。

因为我喜欢的对联是“文景相融”的,所以在我创作对联的时候总是会要求头脑之中出现这副对联的“画面”。结合上联,呈现在我头脑之中的画面是这样的:我在书房之中读书,因为很专心,甚至没有注意春燕已经回归,直到我无意中抬起头,看到燕子已经屋檐下筑巢的时候,才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我觉得需要把握的环境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除了“燕子归来”之外,还可以有哪些动态的场景可以描写“春天”的概念;另一个,则是处于书房中的,应当是怎样一种状态与心态。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一种画面解读:直到我在无意中发现春燕已经归来,它们的叫声把我从沉浸在书中的感觉唤醒,我才发现春风早已吹进了我的书房,和我一起在翻阅我的书籍、和我一起在阅读了。整体上,我是想体现出一种闲散、舒适,不求为而为之的状态,这符合我的风格,也是我想要的“书房表现”。

在想出了下联“才觉风起阅书经”之后,我曾经想把上联中的“传”字改为“听”字,犹豫了很久,觉得如果上联写成“几见燕来听春意”有些太过于“刻意”了,会显得书房中的人读书不够专心,总是会被外界的信息所干扰。另外,联系上下联来看,“燕来传春意”的主语是“燕”,而“听春意”的主语则换成了“书房主人”,这就与下联的“风起阅书经”结构有些不匹配了。

这篇文字,我依旧选择了AI来帮我配图,我真的觉得AI作图对我是太好的补充了,将AI生成的图片加入到我要发布于网络的文章当中,不用过分担心版权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我的文章图文并茂、生动许多。

作图,我会用AI,我也会直接说明这是AI生成的图片,但是文字创作,我还是会用自己的头脑。有些朋友认为可以借助AI来生成对联然后自己再修改——我觉得如果是为了快速成稿参加比赛,这不失为一个高效的方法,但是,如果说到创作对联的乐趣的话——我觉得自己写对联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灵感迸发的那一瞬间,如果把这次“灵光闪现”的机会让给AI,我觉得这副对联就干脆算是AI作的好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会把“AI古体诗文写作”当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来看待,单从对数据字、词、例文……等数据库的掌握,我是肯定比不过AI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在对联方面的“创造力”不如AI,求助于AI,其实和求助于“人类高手”没有什么区别,我可以欣赏AI的作品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巧妙,但那是属于AI的,我,更愿意用我的头脑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对联,这,才是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