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1日,台湾蒋军空军一名飞行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吃早餐,然后换上飞行服乘车去往机场执行飞行训练任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参加了无数次的飞行任务,天空就是他的战场,每次上战场之前,他都是准备充足并且是信心满满的,但这一次似乎有不同。
从早上起床开始,尽管他面上还和从前一样,但心里却很紧张,紧张到他明明已经知道了这一天的天气,但还是不放心又专门询问了气象台的气象员,在得到对方回答“今天天气不错,可以飞。”之后又另外问了一个问题:“其他地方的天气怎么样?”
飞行员问得很隐晦,气象员并不理解,但他还是对飞行员说:“这里还没有收到其它地方的报告。”
听到这个回答,飞行员也没有失望,他到机场之后,特意又看了看天空,当看到天气似乎有些阴沉之后,心中不免更加紧张,他不知道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能不能成,也不知道今天之后,他会面临什么。
但既然选择了,他也只能继续走下去,于是他长长呼出了一口气,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飞行工作。
他此次的训练科目是带一名新飞行员进行单击攻击,他担任长机,新飞行员为僚机,他知道新飞行员对他今天谋划的事情来说是一个变数,但他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已经就今天的训练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各种情况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为的就是一次即成事。
他检查完飞机之后,迅速跨进座舱关好座舱盖,随后他又把炮弹推进炮膛,为的就是甩掉可能会出现的追击,等准备好一切后,他请求塔台指挥员:“强波编队准备完毕,等待起飞。” 然后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命运转折点。
7点45分,塔台指挥员传达命令:强波编队请注意,可以起飞。
接到命令之后,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就滑上跑道,如一支利箭射向前方,随即飞向云端,座舱里的飞行员眼神坚定,技术娴熟,心理素质也够硬,他一边操作飞机飞行,一边迅速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知道后面有僚机紧紧跟随,这将是他的第一个可能的阻碍。在没有开始训练之前,他已经为僚机安排了结局,他准备在飞到空域攻击训练时设法将僚机甩掉,如果甩不掉,那就只能把僚机送回老家,总之,僚机不能成为他行动的阻碍。
但说来这一天也真的是他的幸运日,因为就在他准备对付僚机的时候,耳机中突然传来僚机的声音:“报告长机,飞机的油量表失效。”
这句话对他来说不啻于天籁,他压下心中的激动向机场指挥台报告请求返航,在得到同意后,僚机返回了地面,而飞行员则加大油门,紧急爬高,飞到了台湾海峡上空,他迅速对正了心中想了很多遍的航线,然后调整了无线电罗盘。
就在他准备朝着心中的方向飞行的时候,突然发现前方有4架飞机向他飞来,他心中咯噔一声,大脑迅速思考起来,这是他多年飞行养成的习惯,要知道充足的准备、冷静地思考和迅捷的行动是他取胜的法宝。
他知道,4架飞机的出现绝不可能是意外,他将自己今天的所有行动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难道他的谋划被发现了?他没有时间进行确认,只能迅速做出选择,要么继续,要么返回地面,再寻找机会谋划。
但他又知道夜长梦多,一旦错失这次机会,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有下一次机会,所以他必须冒险试一试。
于是他继续上升,直到高度表显示:15000米。然后他立即扔掉了副油箱,突然改变航线,以最大的速度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飞去。
转瞬间,他就飞出了平时训练的空域,机场的雷达察觉后,无线电就传来了地面指挥员的喊话,告诉飞行员“方向错了”、“立即返航”,但飞行员根本不理睬,他无视指挥员所发出的警告,冷静地关掉通话开关,然后继续飞行。
在飞行中,他发现四架飞机正在搜索和追赶他,随即操纵飞机向右转了一个九十度弯,凭借娴熟的飞行技能摆脱掉四架飞机的围追堵截,继续朝着心中的方向迅速飞去,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对于这件事,台湾中央社报道:“空军总部宣布:我机一架1日上午在台湾上空做例行性训练飞行时,因气候恶劣失去联络。”
那么,失联的这名飞行员驾机去了哪里呢?
其实,这名飞行员名叫徐廷泽,是蒋军空军第二联队十一大队四十二中队的上尉飞行员,他驾驶的是美制 F-86F喷气战斗机,而他6月1日的谋划就是驾机飞回祖国,是的,他驾驶飞机飞向了福州。
这是一次冒险的、孤独的、惊心动魄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
飞离台湾后,徐廷泽的心并没有放下来,他原本的计划是在福州机场降落,但他不知道在降落之前他会遇到什么,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一切。
很快,他就遇到了第一个困难,即恶劣的天气,他在台湾新竹机场起飞的时候,天气还不错,等他靠近低空从海面向福州飞行的时候,天气越来越恶劣,下起了大雨。
这是他起飞前就担心的一个大问题,没想到就真的实现了,而他对于福州机场完全不熟悉,大雨中,他看不清福州机场的位置,也不知道福州机场导航台的波长,只能低空往别的地方飞去。
就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困难,即他这次飞行是他自己的一次单独行动,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事先与祖国进行联系,没有和祖国机场的电台取得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这架来自台湾的飞机很快就被盯上了。
福建前线部队发现后当即下令开炮,数十发炮弹齐发,直射向徐廷泽所飞行的空域,为躲避攻击,徐廷泽只能驾驶飞机钻进云层里,尽量靠低飞行。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冷静,徐廷泽很冷静,眼看着飞机上的油不多了,他把油门缩小,调整好驾驶仪,平稳地在云底层飞行,既要避免被发现又要能看清地面以寻找机场,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找不到机场,无法在机场降落,那他就直接在海边迫降。
就在他寻找无果,准备海边迫降的时候,突然发现在离海边不远的右前方有条隐隐约约的白带,他知道那很可能就是机场跑道,他心情激动的加速接近那个地方,近处一看果然是机场跑道。
然而当他下降高度,试图降落的时候,高射炮再次向他开炮,他只能再次进入云层,果断地飞向海面上空,然后放下起落架,迅速下降,超低空对正水泥跑道,关油门在福建龙田机场降落。
飞机降落后,他又做了一次深呼吸,然后推开座舱盖,缓缓走下了飞机,他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在等着他,但他知道自己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了。
这一刻,是1963年6月1日上午9点零5分。这一年,徐廷泽35岁。
对于这件事,《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的消息说:
“ 原蒋军空军第二联队十一大队四十二中队上尉飞行员徐廷泽,驾美制F-86F喷气战斗机起义,飞返祖国大陆,于今日上午在华东某机场安全降落。徐廷泽弃暗投明归来,受到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初初踏上祖国的土地,徐廷泽是有些忐忑的,他虽然义无反顾地飞回了祖国,但他不知道祖国会怎样对待他,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他的到来受到了军民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些明明陌生的面孔,让他感觉分外亲切,那些不太熟悉的地方语言,让他感觉无比热情,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更与他在台湾受到的待遇有鲜明的对比。
徐廷泽回到祖国的第四天,即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福州为徐廷泽驾机回到祖国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
会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充分肯定了徐廷泽驾机起义的行为,要知道徐廷泽是我福建前线司令部对国民党海、空人员起义投诚奖励办法发布以后,台湾空军人员驾驶喷气式战斗机归来的开始,而且徐廷泽还是解放后首个驾机起义的蒋军飞行员,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树立了一个榜样。
刘亚楼还代表国防部授予徐廷泽解放军空军少校军衔,并颁发2500两黄金的奖金证明书,这些都是对徐廷泽的肯定和赞赏。
坐在欢迎会主席台中央的徐廷泽对于这种肯定和赞赏早已控制不住泪流满目,这个在任何情况下双手都能稳住飞机的汉子,此刻双手却是微微颤抖,他觉得手中的少校军衔和奖金证明书重若千斤,他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想到过去,他有惭愧也有庆幸;看到现在,他有激动也有感慨。
徐廷泽出生于1928年的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17岁的时候参加了国民党陆军,去台湾之后进入台湾空军军官学校学习,于1955年毕业,自此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徐廷泽虽然很年轻,却是空军飞行员中的佼佼者,飞行技术一流,不管是在飞行训练中还是执行任务,他都能脱颖而出。
短短几年,他就集齐了“宣武 ” 、“ 雄鹜 ” 、“ 翔豹 ” 、“ 飞虎 ” 、“ 云龙 ” 、“ 复兴 ”等六种奖章,并在1961年被授予“克难英雄”称号,同年,在国民党的劳模大会上,蒋介石还亲自给他嘉勉,并两次宴请了他,此时的徐廷泽才33年,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他先后两次被推为国民党双十节受阅代表,驾机接受蒋介石的检阅,空军还曾许诺等徐廷泽结婚的时候,就奖给他一万元台币,并修建一幢英雄馆。徐廷泽在空军飞行员中一时间风头无两,还很得上司的赏识。
然而表面的风光掩盖不了徐廷泽心底的苦闷,自从到台湾之后他就开始想家,思念家乡和故土,想念亲人和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念被压在心底,越积越多,也就越来越苦闷,平时没什么,一到闲来无事的时候,对家乡的思念就怎么也压不住。
原本徐廷泽还能通过事业上的春风得意压制住思乡的苦闷,但1962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徐廷泽的事业急转直下。
当时台湾军队里发动了一次波及范围很广的忠贞大检查,何为忠贞,即不能对上司有任何的不满,在过去不能与我党有接触,否则就是间谍,要被软禁甚至是直接逮捕起来。
这次大检查弄得人心惶惶,徐廷泽也在这次检查中被检查出了问题。淮海战役中,他曾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这段历史就被他的一个老同事捅到了特务机关,尽管没有证据证明徐廷泽与我党有联系,但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徐廷泽失去了上司的赏识和信任。
此后,徐廷泽开始被排挤,有什么危险的任务,别人不肯去,上司就“照顾”徐廷泽,而正常的任务和训练则变得越来越少,徐廷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原本就对国民党有些失望的徐廷泽对国民党越来越厌恶,残酷无情的现实让徐廷泽思考了很多过去一直没有思考的问题,有了很多的认识,他发现“国民党当局对外丧权辱国,对内祸国殃民”,他意识到“追随国民党当局是受骗了,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他不是一个屈服于现实的人,他知道继续留在台湾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他决定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他一度兴奋得睡不着觉。
为此,1963年4月,他专门找了个机会,在同伴都去舞厅的时候,他以头痛为由留在了卧室里,然后打开收音机,收听祖国对台湾的广播:“蒋军空军官兵们,祖国大陆亲人们盼望你们回来,人民政府欢迎你们归来,将视情奖励你们……”
这广播让徐廷泽泪流满面,他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亲人们身边;有了祖国的欢迎,他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亲人们的身边。
为此他开始避开人秘密谋划这件事,他特意在一次飞行结束之后,开车出去购买了一份中国地图,然后找了一个公园,仔细看着福建的河流、山川和城镇,又比照自己的飞行图寻找福建机场的方位,寻找可能降落的宽阔地带,他不能将中国地图带回去,只能将这一切都背下来,深深地刻在脑子里。
知道了祖国的态度和福建飞机降落的地区后,他就开始考虑驾机起义的细节,他反复进行思考和推演,试图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图驾机起义成功,为此,他在脑子里进行了无数次的驾机演练,等到他觉得可以了,就开始等待时机。
当时徐廷泽的飞行任务已经变得很少,五月份几乎没有他的飞行任务,这让他心里很着急,他不知道是不是上司已经准备让他停飞,他也不知道是不是会发生什么别的意外变故,这些都让他夜不能寐,他太害怕自己没有了飞行的任务,那样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祖国了。
好在5月31日,中队公布了6月份的飞行计划,其中六月份的第一个飞行日就有他的任务,这让他暗自舒了一口气。
尽管第二天就要飞行,但他还是决定6月1日就实施他的计划,他太害怕夜长梦多了,于是6月1日,徐廷泽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在经过了一番惊心动魄后成功驾机降落在了福建龙田机场,他成功了。
想到这些,他心中就无比激动,他在欢迎会上发表了自己的感言,最后说:
“在台湾,绝大多数同胞和国民党军政人员都向往大陆,想回归祖国的大陆,我就是在这种心情下,毅然采取驾机起义的行动,飞回祖国大陆的。”
欢迎会结束,徐廷泽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出了会场,走到了他驾驶的F-86战斗机旁,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F-86战斗机是当时美国最有名的高亚音速战斗机,产量很高,装备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军。
徐廷泽驾驶的这架F-86战斗机最大速度为111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为15200米,航程2030公里,飞机上有6挺12.7毫米的机枪,并可携带响尾蛇空对空寻弹,现在,这架战斗机就停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
6月1日,徐廷泽在执行飞行训练之前,穿着蒋军空军飞行服在F-86战斗机旁拍下了一张照片,那是一种告别。
6月4日,徐廷泽穿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制服在F-86战斗机旁又拍下了一张照片,这是一种新生。
回到祖国的徐廷泽是真的获得了新生,6月22日,叶剑英在张治中、傅作义和蔡廷锴等人的陪同下接见了徐廷泽,并共进午餐,席间,叶剑英热情的对徐廷泽说:
“你的起义,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是一个革命的行动。因此,祖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热烈欢迎你,并且完全信任你。”
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欢迎更让徐廷泽更激动了,这是对他的肯定,是对他的认可。
6月25日,周总理又接见了徐廷泽,不仅对徐廷泽的归来表示了欢迎,还嘘寒问暖,详细询问了徐廷泽老家的情况,周总理建议徐廷泽先回老家看看,同亲人见见面,然后成个家,再出来工作。
在送徐廷泽离开的时候,周总理还特意叮嘱:“有时可直接写信给我。”
能得叶剑英、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看重,徐廷泽是真的很感动,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回到祖国会被这样对待,这让他对未来更有了信心。
不久之后,政府安排他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又安排他到祖国各地去参观,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看到了祖国的焕然一新,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他自己更是感受到了祖国人民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来自祖国各地不同职业的人们都写信关心徐廷泽,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徐廷泽找到了一生的挚爱,很快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经过一年多的参观学习,徐廷泽迫切想要为人民做一些事情,于是组织根据他以往的工作经历将他分配到空军某飞行团担任副团长。
自从,徐廷泽在祖国有了新的工作,他很看重这份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很积极,认真负责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与领导和同事的相处也很融洽。
他感到了这与过去的极大不同,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关心让他感觉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让他发誓要多为部队做一些事,多为人民做一些事,才不负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
也是在一年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彻底对我党改观,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事实,认识到我党是真的在为人民谋福祉,于是他也有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但考虑到自己过去的经历,他知道自己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还需要为人民做很多事,才可能具备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为此,他努力了十年。
1973年6月,在驾机起义十年后,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组织对此很是重视,尽管期间有些波折,但他还是经受住了考验。1978年9月26日,航空兵某师党委批准了司令部关于接收徐廷泽入党的报告,由此,徐廷泽成为一名党员。
成为党员后的徐廷泽更加勤奋的工作和学习,为人民空军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即便后来退了休,徐廷泽还表示:
“祖国母亲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做过的统一和繁荣昌盛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希望为人民服务到最后一刻。
2005年,徐廷泽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