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谷祥(1848—1903),这位晚清画坛的隐逸者,以笔为舟,在丹青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航迹。初名祥,字秋农,浙江嘉兴人,
吴茀之(1900-1977)的艺术人生,就像他笔下那些摇曳生姿的花鸟,在时代的风雨中绽放出永恒的美。这位浙派绘画大家,初
八大山人的鹿画,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笔墨实验。《松鹿图》中,鹿角与松枝以同一支渴笔完成,枯墨飞白既勾勒形态,又暗示时间流
陈枚的《山水楼阁图册》,是18世纪圆明园最动人的艺术写照。他的画笔,如同一位巧夺天工的匠人,将亭台楼阁的每一处细节都刻画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册页,纵23.2厘米、横28.4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内府鉴藏印,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卷
《王羲之轶事卷》的每一笔都浸透着赵孟頫的文化焦虑与艺术野心。元初书坛深陷宋人“尚意”的流弊,赵孟頫选择以“复古”为刃,剖
光绪二十四年春,变法诏书墨迹未干,翁同龢在罢官南归的舟中画了《烟江叠嶂》。云山用宿墨泼就,层层叠叠的混沌里,忽见一缕枯笔
嘉庆初年的御史台,汪梅鼎的獬豸补服下总藏着半截松烟墨。弹劾盐政的折子写罢,笔锋一转便在公文空白处勾两笔兰草。同僚笑他“画
《灵飞经》的每个字都在诉说开元天宝年间的审美密码。“宫”字宝盖头如含苞牡丹,两点水化作两滴将坠未坠的露珠,这是大唐盛世的
《嶰谷清风图》的构图堪称几何美学的东方典范。画面以对角线分割空间:右下方的拳石与左上方竹梢形成力学平衡,中间竹枝的“S”
《灵飞经》全本大图不仅是一部书法范本,更是打开盛唐道教美学的密钥。钟绍京以笔为媒,将《上清琼宫玉符》的玄奥经义转化为视觉
王綦画案常置两砚:一方端州老坑制墨,专绘嶙峋山骨;一方澄泥砚调色,独染篱边晚菊。这位布衣画师最擅在方寸间造乾坤,六尺《幽
赵孟頫行书集字《三字经》典藏版,以科技为桥梁,让元代书法宗师的笔墨在当代重生。通过高精度数字扫描与动态笔迹分析,原本散落
张书旂不仅是中国现代花鸟画的革新者,更是文化输出的先驱。他的艺术跨越国界,以画笔架起中西对话的桥梁,让世界看见东方美学的
髡残(1612—1692),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四僧”之一,一生以残破之身,绘天地之大美。他的山水画苍茫浑厚,笔触间既有山
倪田是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生涯跨越了传统文人画与近代商业绘画的过渡期。他的作品既有古典笔墨的严谨,又
倪瓒(1301~1374)的艺术思想对中国文人画影响至深。他提出“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强
王师子(1884-1950年),早年负笈东瀛,虽沐浴于西洋画艺的浩瀚海洋,却心如磐石,坚守传统绘画的沃土,将写生之精髓与
马骀(1886~1937年),字企周,号环中子,又自署邛池渔父,乃清末民初画坛之璀璨明星,美术理论之巨擘,教育领域之灯塔
溥僩,字毅斋,号松邻,乃清代皇室之后裔,惇勤亲王奕淙之嫡孙,贝勒载瀛膝下五子中的瑰宝。自幼沐浴于家族艺术之甘霖,勤勉于书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