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评文化
  • 对“语文”概念的思考

    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发展如何,是由两项基础学科来决定,一是数学,决定科学技术和工农业发展水平;二是语言,它是人类最原始也

    2025-03-09 05:14
  • 傅斯年其人其文

    清点2003年新增的藏书,挚爱之一是刚刚出版的《傅斯年全集》。对关注近代中国研究的读者说来,头痛的问题之一,是望眼欲穿企

    2025-03-09 05:14
  • 沈从文的文体困境——从新近发现的长篇残稿《来的是谁?》谈起

    沈从文写于1971年的长篇小说《来的是谁?》的楔子发表之后,并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一是发表的刊物《吉首大学学报》影响不

    2025-03-09 05:14
  • 凝望那道横眉

    一鲁迅是什么?在我,首先是一股扑面而来的元气。《呐喊》是元气,《仿徨》是元气,《热风》也是元气。单独跟鲁迅对话,这感受可

    2025-03-08 04:56
  • 诞生朱元璋现象的土壤

    一古今中外的帝王们中间,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出生大概是最草率的了。元帝国的糟糕统治使贫农朱五四对生育已经不感兴趣。四十七岁

    2025-03-07 04:46
  • 戴建业:老子:为什么不称“李子”呢?

    要在这儿为老子画一幅逼真的肖像,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太少,唯一可靠的一点材料就是《史记》中的老子

    2025-03-07 04:46
  • 戴建业:买椟还珠——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目前我国各大学中文系很多毕业生,谈起中国古代文学来头头是道——可以从《尚书》一直侃到《红楼梦》,从“竟陵八友”一直扯到“

    2025-03-07 04:46
  • 刘再复:拒绝庸俗的“成功学”

    第一部分一、 世间有一类人,譬如甘地,譬如刚离世的曼德拉,都是以宽容对狭隘,以善良对暴力。想听听您对他们,特别是曼德拉的

    2025-03-06 04:42
  • 刘再复:百年来三大意识的觉醒及今天的课题

    我和李泽厚先生的对话录《告别革命》(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5 年版) 出版后在中国大陆和海外都引起强烈的两极性的回响。我

    2025-03-06 04:42
  • 从几首桃花诗看中国诗的文化心灵

    [内容提要]什么是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是贵族文学(陈独秀)、赤子文学(王国维)、还是士人文学(沈曾植)?中国诗中,社会历

    2025-03-06 04:42
  • 钱理群:读朱自清的散文《绿》、《背影》和《春》

    朱自清先生的这三篇散文,可以称得上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教材。因此,对其文字本身的分析,已经十分精细,很难再多说什么。只

    2025-03-06 04:42
  • 刘再复:中国文学第一天才的旷世知音

    (一)曹雪芹是中国文学的第一天才,即最伟大的天才,而他的著作《红楼梦》则是中国文学的第一经典。首先如此肯定曹雪芹的无比崇

    2025-03-04 04:58
  • 张竞生交恶周氏三兄弟

    二十年代,“性学博士”张竞生在北京大学讲授《美的人生观》课程,并印行其讲义,发动“爱情定则”大讨论,又征集和编印《性史》

    2025-03-04 04:58
  • “样板戏”能代表“公序良俗”和“民族精神”吗?

    浙江文学刊物《江南》发表了一篇小说《沙家浜》,对当年的“革命样板戏”《沙家 浜》进行了全面“消解”。一些人对此悲愤不已,

    2025-03-03 04:23
  • 郑和不是穆斯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两条推文在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一称郑和为穆斯林,其二是用中阿英三种语言发推引用了一句

    2025-03-03 04:23
  • 汪曾祺:黄永玉是个小天才——1947年7月15日汪曾祺致沈从文

    从文师:很高兴知道您已经能够坐在小方案前作事。——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还是文林街宿舍那一只,沉重,结实,但不十分宽大。

    2025-03-03 04:23
  • 陈平原:人文学科学术评价的7个问题

    “我不相信刊物的级别问题,好的杂志有很严格的评审制度,它会把不好的文章卡住,但是也会把棱角鲜明的东西卡掉。”采访人:您认

    2025-03-02 04:17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命运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对世界的文学乃至哲学和美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人甚至断言,他决定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走向。这

    2025-03-02 04:17
  • 林贤治:读遇罗克

    感谢徐君,从北京寄来她和朋友们编的遇罗克文集,使我得以重读《出身论》,以及与此相连的搅拌着整整一代青年的热血的文字,在严

    2025-03-02 04:17
  • “世人皆欲杀”的罗隆基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

    2025-03-02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