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评文化
  • “世人皆欲杀”的罗隆基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

    2025-03-02 04:17
  • 陶东风:当下中国为什么流行“物质主义”?

    1、上世纪末,美女作家卫慧在《我的生活美学》中写道:“我也许无法回答时代深处那些重大的问题,但我愿意成为这种情绪化的年轻

    2025-03-01 04:43
  • 王诺:退出学界,答朋友问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从我两年前退出学界以来,我已经婉言谢绝了所有学术性邀请(学术会议、学术评审、学术考察、学术论文

    2025-02-28 04:51
  • 郎咸平:谁谋杀了中国的大学生?

    又到一年开学时。据媒体报道,开学季到来,除了数码城一如既往的热闹之外,今年汽车4S店也提前进入“金九银十”。买几件新衣服

    2025-02-28 04:51
  • 人文为什么要优先于科技?

    人文的优先性最近几年,我常常需要针对台湾各大学中人文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说的话其实非常有限,往往说过一两次就觉

    2025-02-27 05:14
  • 强大与文明是两码事

    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在于文明昌盛,而不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强大。历史上很多帝国,比如说埃及王朝、波斯帝国、蒙古帝国、大英

    2025-02-27 05:14
  • 汉娜·阿伦特:重估卡夫卡

    在20年前的1924年的夏天,弗朗茨·卡夫卡在他40岁的时候去世了。他的名声在20年代的奥地利和德国稳步上升,并在30年

    2025-02-27 05:14
  • 童庆炳:谈谈文学性

    在文学理论中,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是有意义的。有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学的变化而逐渐失去了意义,如20世纪50~60年代我

    2025-02-26 05:09
  • 季羡林:我为胡适说几句话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过去,在极“左”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曾一度把他完全抹煞,把他

    2025-02-25 05:25
  • 钱锺书:林纾的翻译

    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

    2025-02-25 05:25
  • 陈思和:复旦大学的先生们

    我是七七级本科大学生,也就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当时高考热是一个社会思潮。“文革”爆发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废除高考制

    2025-02-25 05:25
  • 陈思和: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史概念,“20世纪中国文学”被赋予一种常态的时间意义,从而能够包容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复杂的文学形态。

    2025-02-25 05:25
  • 陈思和:张爱玲现象与现代都市文学

    一、特殊环境中的文学现象张爱玲的成功出名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柯灵先生曾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

    2025-02-25 05:25
  • 牛校牛在哪?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这一年,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

    2025-02-24 04:34
  • DeepSeek会梦见《管锥编》吗?

    春节期间,我在书柜里重新翻出了钱锺书的小说代表作《围城》。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1980年10月北京第一版,2013

    2025-02-23 04:50
  • 施蛰存《梅雨之夕》——“第三种人”的困境

    一六次文艺论争“五四”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7—1936),据李欧梵在《剑桥中国史》里的整理 [1] ,至少发生过六

    2025-02-23 04:49
  • 傅国涌:陈布雷之死

    1948年10月下旬,陈布雷的儿子陈过出国前夕,向父亲告辞,只见父亲精神颓丧,头发蓬乱,形容枯槁,语音低微,哀叹着说:“

    2025-02-23 04:49
  • 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文学批评和研究当中,细节不仅指静态的“描写”,也包含动态的“

    2025-02-23 04:49
  • 谁还配做我们的老师?

    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是令人痛心的,无论思想、立场持左持右者,对教育的批评是惊人的一致。如李零教授正告当政者语:“大学不是养

    2025-02-22 05:00
  • 余英时: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

    余英时先生2006年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享有“人文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被誉为“胡适之后最杰出的中国学者”。从普

    2025-02-22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