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军少将刘亚哲护送131名共产党回家,40天走了6000里路

墨甲子 2023-05-24 14:29:2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把他们都送到咸阳了吗?”

胡宗南坐在会客厅,见到刘亚哲很高兴,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没有。”刘亚哲看着曾经的上司神色一变,顿了顿接着说道,“车上有个病号,高烧40多度要死了。张主任同意后,我就送到西安去抢救了。

到西安已经半夜两点多,我联系不上长官部,又不能把共产党丢到东大街上,出了事我可负不了责,只好送去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了。”

胡宗南一听,气得胡子一歪直骂道,“这些没有用的东西!”

胡宗南

刘亚哲知道胡宗南既骂了手下那群”饭桶“,又暗骂了他。但他仍镇定地问胡宗南,他护送的车队什么时候能去延安。

“听通知!”胡宗南挥了挥衣袖,生气地离开。徒留下刚坐下不到5分钟的刘亚哲。

刘亚哲早已料到胡宗南的反应,为自己这一次兵行险着的点子,擦了一把冷汗。幸好最后化险为夷......

建国后的刘亚哲(左二)

特殊任务

刘亚哲是国民党将领,新疆警备司令部少将交通处长。他长期在西北地区工作,曾在胡宗南部下任职,人事较熟 ,办事干练。他负责新疆军事交通工作,对沿途交通情况和路线十分熟悉。

不久前,刘亚哲接到一份由张治中亲自委派的任务,护送四年前被新疆当局逮捕下狱的共产党员马明芳、杨之华(瞿秋白夫人)等131人回延安。

刘亚哲在接到任务后,立刻到省政府警务处去了解详细情况。

从新疆到延安,有万里之遥,沿途有炎热的火焰山,浩瀚的戈壁滩,这是地势的难,而他从特务头子的态度看出,张治中释放共产党的事,特务机关并不同意,护送之行可能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算和阻挠。

为此,刘亚哲拟定了周密的护送计划。安排10部大卡车, 每车坐10 人,空间大方便活动,更利于长途行车。

配备必需的军医、军需、通讯人员和每车一名照料人员,另配备一排武装部队护送。行动日期定于6月10日。

张治中

临行前,张治中亲自找到刘亚哲,握着他的手反复交代:“亚哲,我对你是信任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你要尽力完成。”

刘哲亚连忙点头,张治中接着说道:“新疆境内情况复杂,你要特别注意安全,沿途提高警惕,必要时与当地驻军取得联系。

每到一地,都要来电报报告情况,遇到困难,随时向我报告。你把他们安全送到兰州,转交兰州行营方面护送。”

刘亚哲坚定地回答道:“我一定完成任务。”

他又想了想,问道:“我们这一趟是护送,还是押送?”张治中正色道:“当然是护送。”这下子刘亚哲长松了口气,他也真心希望能安全的将共产党员护送回去。

出发当天,天刚蒙蒙亮,一百多名共产党员陆续走出南梁第二监狱,提着行李登上了运送他们的车辆。

刘亚哲看着护送人员都是由军统特务机关派来,深知此路艰险,他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危险之旅

说起此次刘亚哲护送的这一批共产党员,都是大有来头。那时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与新疆省主席盛世才合作,为建立新新疆,先后派出200多名能力出色的干部。

其中包括陈云、邓发、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前往新疆,他们在新疆经济、文化、教育、 新闻等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对边疆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心怀理想,为了民族大义和扩大统一战线,做出珍贵奉献的共产党员们,却遭到了盛世才的嫉恨。

盛世才一方面畏惧共产党在新疆得民心会影响他的独裁统治,另一方面随着苏德战争爆发,盛世才并不看好苏联,觉得共产党离了苏联也要“垮台”,选择背叛共产党,转而与国民党勾结。

盛世才为了向蒋介石表忠心,“叛变”的第一步就是派大批军警特务包围中共人员集中的八户梁,先软禁,后下狱。

盛世才

当时被捕入狱的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和在新疆其他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家属150多人。

在中共中央与陈潭秋等人失联后,十分关心在新疆的人员下落,曾将新疆发生的情况及时电告在重庆的周恩来。

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周恩来一直想设法营救。即使在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上有释放政治犯的条款,国民党方面也拒不执行协定内容。

直到一纸调任的出现,张治中将军出任蒋介石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此事才有了转机。

张治中与周恩来

张治中一直以来与中共关系友好,与周恩来交情笃深。在他前往新疆前一晚,周恩来携夫人邓颖超,披着夜色,为他送行。

路上,周恩来表明来意:“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你送行,再就是拜托你设法救出被关押在新疆的中共人员,派人护送他们回延安。”张治中听完,郑重地点了点头,答应了周恩来的请求。

随后,张治中多次让秘书余湛邦给蒋介石发电报,希望蒋介石遵守《双十协定》和政治协议,主动释放新疆的政治犯。

但蒋介石装起了鹌鹑,好几天都不表态。张治中紧追不舍,再三催促,最后蒋介石才勉强同意。

张治中与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一起商量护送的人员。张治中不满意陶峙岳选的人,他十分看重此次任务,经过他的深思熟虑,最后想到了一个人。

刘亚哲虽然不是共产党,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抗日情绪,一直以来都很反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政策。他对于被监押的中共人员有同情心理,做事又有魄力,正是担当此任务的不二人选。

任务完成

一路上,因地形复杂,车辆在山谷中穿行十分惊险。这一带还时有土匪拦截过路汽车抢劫。

刘亚哲安全起见,连夜去找当地驻军负责人沿途布岗,出发时,有两部装甲车前后保护,震慑宵小,保证了这一路段的安全。

行经戈壁滩时,因为酷热难当,车上一个女孩子因高温而死亡。

刘亚哲只能将女孩就地掩埋,心中却也愧疚难当,这批共产党人在监狱里受尽酷刑虐待四年之久,身体状态都不好,他应该早点对他们的健康问题重视起来。

这次事件令刘亚哲做出一个决定,为了避免再发生意外,他在会议上宣布了新的伙食标准:早上每人发两个鸡蛋,三餐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六人一桌。

这样的高标准,许多士兵都吃不上,军需人员自然不愿意给,更不用说护送的人都是共产党。

军需官把钱扣在手上,说这批人每人每天就只有7毛,没得更多了。

刘亚哲听得一怒,“按照我说的标准执行,一切开支由我负责报销,你们只管付款和保存单据就行,别的不用操心。”他告诉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代表,发现有人生病及时与他联系。

车队总算离开了新疆,到达兰州后,刘亚哲就任务可算是结束了。他心下一松,打算折回新疆去,又有些担心这些共产党员的后续情况。

就在这时,张治中给了他消息,让他继续护送这批人。原来他一路对于大家的用心照顾大家都看在眼里,所有人联名给张治中打电报,要求刘亚哲继续护送大家。

这也算是应了刘亚哲的想法,就这样,一群人再度启程开始了后半程的艰难之行。

甘肃境内的环境比新疆略好一些,但这里国民党和军阀势力也更盘根错节,因此大家一路走的更加小心。

好在护送车队一路平安无事,直到进入甘肃境内宿营的最后一站平凉。这里是胡宗南的势力范围。

车队还未进城,特务宪兵就来了一大群,声言要搜查。

“检查什么?”刘亚哲问。

“检查行李。”特务们说。

“不是货车,不是商务车,车上都是共产党,人不犯私,行李犯什么私?不能检查。”刘亚哲态度严肃地拒绝道。特务们慑于刘亚哲的态度和身份,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乖乖地放行。

6月27日,护送车队到达了陕西境内的彬县。刘亚哲忽然接到胡宗南的电报,电文是:刘亚哲处长,不要去西安,到咸阳去,那里设有“招待所”。

“糟糕!”看完电报,刘亚哲顿时觉得不对,他预感到可能要出事了。刘亚哲知道胡宗南从不放过一个共产党, 咸阳正是他关押、迫害、暗杀共产党人的地方。

刘亚哲意识到,如果把这批人送到咸阳,无异于羊入虎口。正在刘亚哲焦虑该怎么办时,杨之华来找他,她是瞿秋白同志的妻子,也是参加七角井会议的党员之一。

原来此时,车上的老病号谢奇光病情恶化,高烧40多度持续不退。随车军医诊断为回归热,要是没有及时医治恐怕命保不住。

杨之华强烈要求马上送病人去西安医院抢救。刘亚哲顿时,计上心来,他有了对付胡宗南的计策,他先以抢救病号的名义,令护送车队夜行赶往西安。

然后将这批人送到西安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只要办事处把这一消息公之于众,大家都知道这有一批共产党,胡宗南也不敢下手抢人,便能化解阴谋。

当天午夜两点,护送车队在刘亚哲的安排下到达西安。进城后,军医把病号送省立医院抢救治疗,然后车队在高登榜的带领下,开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第二天上午,刘亚哲决定去见胡宗南,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但此时刘亚哲明白,自己的任务还不算结束。

回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刘亚哲打电报给张治中将军,告诉他这批人已经住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去了。

第二天,西安各家报纸都发布了共产党员到西安的消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刘亚哲内心十分焦急,他仍未得到胡宗南准许去延安的通知。直到7月7日,胡宗南才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同意放行。

护送车队到达洛川后,距离解放区封锁线只有几里路了。当天晚上,由军统特务机关派来的护送人员向刘亚哲报告说:“刘处长,我们不能去解放区。”

刘亚哲担心过封锁线时,有武装特务埋伏袭击,同时也担心自己独自去解放区,之后被人造谣诬陷。

于是他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不行,要一块去。”然后他立刻打电报给张治中请示。

在等复电的时候,刘亚哲未雨绸缪,在洛川县城办宴席,举办联欢晚会,将共产党人过境的消息传得洛川人皆知,谨防特务埋伏袭击。

三天后,张治中的回电来了。电文的内容是要求所有人听刘亚哲的指挥,违者纪律制裁。特务分子只好奉命与刘亚哲一起进入解放区。

这一路上,从新疆到延安,他们历时30多天,行程6000里,沿途经过了炎热的火焰山,浩瀚的戈壁滩,还有国民党紧追不舍的阻挠,这一切太不容易了。

而这一切多亏了刘亚哲的护送。就在刘亚哲护送共产党员的车队刚刚返回西安,就接到蒋介石向解放区进行总攻击的命令,国民党参谋长还扬言“三个月消灭共产党”。

假若当时他们再晚几天离开西安,这批共产党员的性命就不保了。

张治中无疑是具有非凡识人眼光的“和平将军”,他一眼相中的英雄刘亚哲凭借着出色的智慧和勇气,坚定的信仰和忠诚,在每次危机来临之际,化险为夷。

刘亚哲不负张治中所托,圆满完成任务,保证了在疆共产党员的平安归来,留存住了一批优秀人才,为未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0 阅读:96
评论列表
  • 2023-06-10 22:06

    护送任务安全到达,功不可没!

墨甲子

简介:历史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