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的力量,谁在影响我们判断?

吟玖妖 2024-04-16 22:22:27

我们来想象一种情景。你和一位朋友约定七点见面谈一件重要的事情。现在是七点半,朋友还没出现,你现在会怎么想?他不属实,真没素质,肯定爸妈小时候没教好,还是说你会认为这个人根本不重视你,甚至忘记了你们的约会。反过来想一想,当你和别人约会时,你自己知道了你会怎么样。你会说今天堵车,我出门已经很早了,没想到怎么会这样,这不是我的错,交通拥堵我也没办法呀。女孩们约会有时候会稍稍迟一些,时间一长,男孩会抱怨,怎么老迟到啊。你们女孩子就是没有时间观念上班,怎么不见你迟到,我看就是故意的,女孩一听也很憋屈,还不是为了见你才打扮好看点吗?等到男孩子迟到的时候,女生也会生气,你是不是不在意我约会都迟到,我看你心里就没我。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看到别人出现了问题,总是一下子就否认了这个人。但为自己的过错总是找很多客观的理由,这种倾向是多么强烈。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们总会产生这样一种倾向?这种心理学效应叫做基本归因错误。

研究发现,人们在归因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往往会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状态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接受充分的证据支持,也常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和个人因素,而忽略他们所处的情境。这样的一个现象,最初是在一九六七年,爱德华琼斯和维克多哈里斯进行了一个关于态度归因实验中发现的。实验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参加者对演讲者的态度进行评价。实验者提前告诉参加者,演讲者的观点完全是抛硬币随机决定的。但参加者在最后评价时仍然认为,比起发表反对言论或不明立场的演讲者,发表对某个人支持言论的演讲者,他们的态度更为积极。也就是说,就算参加者知道演讲者的态度是由环境决定的,仍然会倾向于将其归。因为个人的因素,一九七七年,李罗斯将这个实验的结果命名为归因过程的歪曲,并提出了基本归因错误的概念。

而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会忽视情境,贸然的一个结果下结论。这种基本归因错误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几个可能的因素。第一,人们会只有一种公平世界观的信念,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提出的理论假设,是,人们相信世界是公平的,他得到的都是他应得的。有一句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坏人遭遇不幸时,会想到,老天有眼自有应得。还有这样一种概念,人们对于遭受厄运的人会倾向于责怪而不是同情。第二种可能的解释是,行动者显著行。这是指当我们观察一个事情时,更容易关注到环境中的人,认为是他的行为,导致了事情的结果,而容易忽视情节的因素。比如说小张乘地铁时手机被偷了,我们可能会想,他可真粗心,知道地铁人多杂乱,还不照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但其实很可能是地铁上人很多,大家挤来挤去很容易被小偷得手。第三种就是文化因素的影响。2008年,易田孝等人比较,日本人和西方人在识别目标面孔的情绪时发现,相对于西方人,日本人会更多的根据目标面孔周围人的表情做出判断。也就是说,个体主义国家的人倾向于只考虑个人因素,而集体主义国家的人更容易考虑到团体和环境的因素。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基本归因偏差的一个因素,但每个人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也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种现象的存在,那又该如何减少这种效应的影响呢?这里有三种方法,尽量规避基本归因错误造成的错误判断。第一个方法是不要太快做出判断,不被情绪所左右。有一种常见的认知歪曲,叫做情绪推理。只当我们情绪太过强烈时,就会毫不犹豫的认为某件事情一定是真的,而不考虑其他可能的结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男的出轨,你很气愤,大骂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然后给男朋友发短信,问道,你会爱上别人吗?然而男朋友却没有立刻回短信,此刻你就会想,他不回复我,一定是和别的女生在一起,她肯定爱上别人了,她也不是一个好东西。然而我们仔细想想,这是真实的吗?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样想很没有道理。但在当时的情绪里,我们往往会做出这样不理智的判断。因此,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不必着急做判断,可以先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想一想是什么想法,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想法是否合理。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也就用到了第二种方法,头脑风暴,考虑情景因素,罗列事情可能的原因。这听起来有一些复杂,在刚开始使用时,我们很容易觉得麻烦,但这是认知行为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我们的认知歪曲。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方法。事件就是你在等电梯,电梯门刚打开,有个人快速冲出来,把你撞倒在地,什么都没有说就走了。你当时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愤怒、生气、尴尬、后悔、伤心。我们来看看可能是什么想法导致了你的情绪呢?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啊,把人撞倒什么都不说就跑了,真没素质。我那么没有形象的被撞倒,那么多人看见了,多丢人呢?我真笨,为什么要站在电梯门口,我真的太倒霉了。大早上遇到这种事情,今天一天都别想过好了,怎么样,这么多种想法,你可能会是哪一种或者几种呢?但不管是什么,仿佛都让人很不愉快。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想法都是归结到个人因素上,并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那我们想一想这件事情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或者怎么样想可以让你的情绪不那么被影响到呢?我们可以试想,这个人这么着急,可能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情发生吧。他也许不是故意的,他也想不到会有人站在这里吧,这只是一个意外,以前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也想不到会这样,这不是我能控制的。当我们把事情解释为偶然的外界的因素时,我相信大部分的朋友都会冷静下来,把它当做一个意外,而不会产生那么多负面的情绪了。

如果你感觉还不是那么好的话,可以试一试第三种方法,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基本归因错误效应通常发生在解释他人行为时,而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却常用情景因素来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归结原因的时候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关于品质问题,另一种是归于环境问题。我们在看别人的时候就特别容易从品质问题的角度来分析,而看自己的时候就经常会从环境问题去分析。比如当看到别人随手扔垃圾或者践踏草坪时,我们会很轻易的给予不遵守社会公德,无纪律性,就要负面的评价。但当你自己这样做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我把垃圾丢地上,是因为在附近都找不到垃圾桶。摩托草坪是因为要绕的路太远了。因此,当我们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处境来思考,可能会更容易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做出更客观的归因。总之,希望我们都可以警惕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基本归因错误

0 阅读:0

吟玖妖

简介: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