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衰老当成“病”!过了60岁能做到这9点,就是健康老人

妇科看商业 2024-10-17 15:48:5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2023年,民政部发布了《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向大众明确公布了现有的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

在去年年底,我国现有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数量即将接近3亿。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数量就已达到2亿,占据我国全部人口数量的15.4%。

足以可见,我国当前的老年人口基数之大。

衰老,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到来的一个必经人生阶段,但却无可避免。

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已经有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并且部分失能和失能的老年人口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除了慢性疾病以外,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同样受着癌症的威胁。

在临床的数据中,表明60岁以上的人群罹患癌症的概率大大增加,其中男性与女性表现出不同的概率,男性患癌的概率增加30%及以上,而女性的患癌概率会增加25%及以上。

也正是如此,许多人畏惧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病的风险会随着身体各项技能的衰老而大大增加,严重者无法生活自理或是死亡。

那么,衰老就意味着一定会罹患疾病吗?衰老也可以保持健康的状态码?

一、衰老与疾病有什么关系?

衰老是我们每个个体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它也是一个自然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外观与内在都会发生变化,就人体内部而言,衰老会导致人体内的各项器官组织的机能也会发生许多变化。

当人体衰老时,骨骼与肌肉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由于骨密度下降更容易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的概率。

因为椎间盘变薄,使得脊柱缩短,因此有些人到了老年阶段时会变矮。同时因为老年人的肌肉量逐渐减少,他们也就更容易疲劳。

同时,人体内的内脏器官和感官能力也会变化,主要体现为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减退,消化能力也逐渐下降,更容易产生视力不佳或是听力减退等问题,对于味觉和嗅觉的敏感度也会下降。

除了器官组织上的衰老,人体内的激素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女性在进入更年期或是绝经期后,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会逐渐下降,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的骨骼健康、情绪波动和记忆力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激素水平的下降,很有可能会加剧本就因衰老而产生的代谢异常,从而使得老年人罹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激素的变化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睡眠状态、记忆力水平和情绪稳定性,会对老年群体带来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衰老既会影响到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

虽然衰老本身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并不是一种疾病。

但由于衰老而带来的身体机能减退,以及各项防御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使得人体更容易受到某些疾病的威胁。

可以说,衰老与疾病存在一定的联系。具体来说,人体在走向衰老的过程中,身体的抵抗力日益下降,也就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病菌感染或是其他疾病的威胁。

而如果老年人长期患有某种或某类疾病,因为疾病的存在会使得人体加速衰老的进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人体一旦进入衰老阶段,就会患上疾病呢?

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说人一旦老了就会生病,而是衰老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概率。

虽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或是医疗保健,是可以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状态的,即维持着相对健康的状态,生活质量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度下降。

并且,当前已有一些医学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延缓人体的衰老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医疗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

二、健康老人的9个标准

一是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失眠的患病人群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可以说,因为人体衰老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减退、激素水平下降等,使得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睡眠障碍。

在一项研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竟然有高达88%的人饱受睡眠问题的困扰。

当人体步入中老年阶段时,或多或少遇到入睡困难、睡眠浅、夜起次数多或是早醒等等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着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进行细胞修复、肌肉生长等必要的生理修复或恢复过程,也是维持免疫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拥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还有助于让他们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得认知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同时,足够的睡眠时间还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是拥有正常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主要指人类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它主要包括学习和记忆功能、思维功能和表达功能等。而这些功能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交、学习、工作等,都需要运用到认知功能。

然而,人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如神经元数量减少、脑体积缩小等。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在步入老年后,记忆力会下降、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降等,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功能在逐渐减退。

因此健康老人的关键一点就是保持着正常的认知功能。

那么,老年群体该如何维持认知功能呢?

人的神经是有一定的可塑性的,这意味着人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果老人经常进行学习活动和认知活动,例如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等,可以保持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也就有助于延缓大脑认知功能的减退进程,保持大脑清醒。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认知训练来维持或是提升老年群体的认知功能。

例如进行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锻炼大脑的认知活动,使得大脑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是有着良好的感官能力。感官能力也就是我们人体感受外界各种事物刺激的能力,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当人体步入60岁之后,身体的各项组织器官也逐渐进入衰老阶段。其中,感官能力的减退主要表现为视力和听力下降。

在视力方面,由于眼部组织发生老化、视敏度逐渐下降,使得眼睛对于运动物体的捕捉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视力下降、眼花等症状。而在听力方面,由于内耳毛细胞数量的减少,使得人的听觉下降。

除了视力和听力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嗅觉系统、味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同样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

因此拥有良好的感官能力同样意味着健康老龄化。

四是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虽然我们离不开一日三餐,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做到“吃得好”,这里指的是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方面,能够保证人体摄入均衡的影响,也就是需要实现均衡饮食,摄入的食物呈现多元化特点。

其中,对于老年人而言,还需要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纤维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这些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老年人正常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修复能力,还可以缓解因为衰老而带来的骨质疏松、便秘等健康问题,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以及酒精,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五是能够进行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老年人如果有着良好的体质以及健康的运动习惯,同样意味着有较强的身体素质。

六是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当前已有研究指出,不良情绪对人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危害,有时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因此,想要成为健康老人,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秉持豁达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得自身的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波动。

七是保持着良好社交。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都离不开必要的社交。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保持良好的社交活动可以为其提供一些情感支持和安慰,在与家人或朋友的交流中,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独和抑郁情绪。

同时,良好的社交活动可以进一步刺激人体大脑,保持思维的活跃和认知功能的正常。并且在与他人交流中可以刺激大脑对信息的接收与分享,从而保持大脑的敏锐。

八是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良好、合理的兴趣爱好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具有许多积极影响。

兴趣爱好可以让老年人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换言之,兴趣爱好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个精神寄托,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九是有着定期体检的习惯。老年阶段也是各种疾病的易感阶段,也就意味着因为免疫力的下降、身体技能的减退等,使得老年人更容易罹患某种疾病。

例如,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高发疾病,并且它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老年群体应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定期体检并不意味着所有项目都检查,而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有针对性的体检项目,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结语

衰老本身并非是一种疾病,但衰老却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体进入老年阶段时,体内各项组织器官、激素水平、骨密度等都会发生改变。

正是因为衰老会带来身体机能的减退,使得许多疾病“有机可乘”。同时,因为长期患有疾病也会加速身体的衰老,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衰老并不是病,即便超过60岁,但只要在生活中进行科学地养护,仍可以实现健康老龄化。

例如可以从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多进行认知功能训练、保持良好社交、具有兴趣爱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方面着手,过上健康生活。

参考资料:

光明网 2024.1.27 为什么人越老,觉越少?

0 阅读:0

妇科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