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首份“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案

会种地的普法小能手 2024-01-29 10:35:00

居住在城市当中,密集的居住人群,鸡犬相闻。难免的会影响到邻居。重要的是互相理解,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减小自己的音量。毕竟人是社会动物,不要你爽了,大家都不爽。

我们打开百度,输入“邻里噪音”为关键词搜索。搜索出来的案件各种各样。邻里噪音案件一般都具有时间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

很多案子物业调解不行,社区调解也不行,多次报警也解决不了。历经这个过程之后,可能就要一年半年的。很多矛盾激化,发生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

起诉的话流程冗长,很多人楼上楼下争一口气。一审二审一套流程下来,噪音接受方已经不堪其扰。

那么,在法治化的今天,有没有什么办法在起诉阶段快速的解决噪音问题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全国首份“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案

2018年,家住广州的王先生遇到了一个烦心事,他的邻居每天会有噪音传出。从早上8点半开始播放到晚上十点,只有中午12点到3点半休息。本来以为不理他,放一段时间就不放了。没想到,对方一放就是三年多。严重的影响了家人和周围邻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更是不要提了。

经过了多次的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一直也不能够很好的解决。2022年4月13日,王先生向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提交了一份诉前禁止令申请。

什么叫诉前禁止令?

根据202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第2条明确禁止令保全措施的申请主体,包括直接受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损害或者损害风险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第5条细化了人民法院作出禁止令保全措施需综合考量的因素。

就是在起诉之前,为了防止在审理期间生态环境侵权行为继续发生,或即将发生。而且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就可以申请禁止令。

法院经过调查,审理后认为,涉案噪声已经严重影响王先生一家的日常生活,如不及时制止,将使王先生及其几人的利益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于2022年4月14日作出禁止令。作出后,播放噪音的邻居签收了禁止令,并承诺不会再制造噪音扰民。

王先生沟通,投诉了几年的噪音问题,一份禁止令就解决掉了。法治的发展既是为了社会秩序。也是为了维护普通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生活质量。

禁止令:禁止令是一种司法救济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衡平法院。衡平法院也叫大法官法院,是依靠资深大法官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审理不属于普通法院管辖案件而形成的一种法院系统。禁止令传统上针对那些金钱损害赔偿无法有效弥补的侵权行为。可以看出针对的是当下法律没有足够救济的情况。就例如本案,在诉讼到判决这段时间,在法律上王先生没有足够的救济。所以才申请禁令。

当大家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也希望大家可以冷静处理,不要把矛盾激化。最起码,我们还有法律。

每天进步一点点,悄悄震惊所有人。

1 阅读:38

会种地的普法小能手

简介:就是要给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