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一季度,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降至24.3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25.11万亿元大幅减少8100亿元,降幅达3.23%,而收益率不说惨不忍睹,也算是非常不令人满意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存款余额突破150万亿元大关,单季度激增12.99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这种"理财缩水、存款暴涨"的金融现象。要知道理财的风险已经很低了,居民的风险偏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25年初以来,债券市场结束了持续两年的牛市行情,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4年末的1.45%持续攀升,3月初达到1.71%的阶段性高点,累计上行26个基点。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在此期间下跌1.2%,创下2020年三季度以来最大季度跌幅。
而中低风险理财的底层资产大部分挂钩债券,债券市场的持续下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普遍回撤,约67%的固收类产品出现负收益,部分R2级低风险产品甚至出现0.3%-0.5%的本金亏损。
另外,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出现显著下滑。毕竟现在无论是股市,房地产还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都在下滑,甚至是亏损。虽然银行的存款利息一年期都低于2%了,但是蚊子腿也好歹是肉啊。
2025年一季度,国有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1.65%,三年期利率降至2.25%,但投资者仍愿意接受更低的收益率以换取资金安全。这种行为特征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深度担忧。
当然,除开理财产品搬家到存款,背后居民消费也在增长乏力,以前我专门写过了文章分析了存款暴涨的原因,这里就不赘述了。
不过,我个人认为,二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债市有望企稳回升,债券市场的底部已经出现,长期看,债券肯定是会不断上涨的,毕竟只要不违约,都是能够拿到本金和利息的。
但居民风险偏好的修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预计存款高增长态势还将延续2-3个季度。中长期来看,银行理财市场需要从产品结构、投研能力、投资者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对很多理财产品的表现是非常失望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是要努力推动资产价格的回升,这样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才能够保持增长,而不是缩水,而且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扭转这种预期,否则居民的行为存在很大的惯性,很难在段时间流改变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