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不同意都得拆,拆了再说。你有意见可以去告政府,政府既有钱拆你们的房子,也有钱跟你们打官司!”在大朗镇屏山社区,一场因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发的风暴正愈演愈烈,把居民和相关部门卷入了矛盾的漩涡,闹得沸沸扬扬。原本满心期待能借着改造过上更好的日子,可谁能想到,这项目推进起来,到处都是问题,居民的合法权益被踩在了脚下,从下面这份村委会和镇府联合做的假文件开始。
大抵是这荒诞事太多,见怪也便不怪了,可东莞大朗镇屏山社区的拆迁补偿一事,却仍叫人忍不住愤懑。
普遍的拆迁房价补偿都是有严格的规定:补偿金额应不低于周边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屏山社区周围每平两三万,可到了屏山社区居民这儿,补偿标准却如那被霜打过的茄子,蔫得厉害,每平仅 3800 元。而且不仅补偿价格缩水十倍,还没有安置房,只有农民公寓,自己住了这么久的房子,被偷偷拆迁后,只能住进更差的房子。
对村民来说,家是一家人用汗水和心血浇灌而成的安身之所。可如今,按照所谓的没有任何文件支撑的补偿标准来算,拿到的钱在附近连个玄关都买不起。起初,大家满脸怒容,却又满是无奈,上头白纸黑字写“土地征收得保证被征收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可在屏山,这政策却像是被人随意丢弃的废纸,无人理会。
单位对以上标准的补偿待遇视而不见,哪里还有半分把居民权益放在眼里的样子?这就像一群饿狼,对着百姓仅有的那点 “口粮” 虎视眈眈,恨不得一口吞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的村民不知自己该去往何方,只能如无根浮萍四处漂泊,这让平日里遵纪守法的大家如何能忍?这世道,难道真就容得这般不公肆意横行?普通人只能默默接受吗?
屏山乱象遭声讨,众志联合遭诡谋
去年十二月,便已经有村民奔走相告,诉说这征收过程中的乱象丛生,诸多“怪象”令人瞠目结舌。依规定,征收方案与补偿标准须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方可施行,此乃保障村民权益之根本,亦是白纸黑字写就的铁律。
可在这屏山社区,却成了一纸空文,无人理会。这等行径,公然践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通知》,恰似那强盗公然抢夺他人财物,毫无忌惮。
更有甚者,部分工作人员心怀不轨,耍弄心机,诓骗村民签字。而消防、环保等执法部门,也似着了魔一般,频繁出入村民家中与企业,三天两头地折腾。真真假假的执法背后,究竟是履行职责,还是别有用心,故意刁难,让人不禁怀疑。不仅如此,他们还蛮横地禁止村民出租房屋,村民们平静的生活被搅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在自身切实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村民们迫于无奈只能自发地联合起来寻求帮助。网络上各地送来建议,热心民众的帮助让村民的联合有了主心骨。在经过多方证实调查后,村民意识到自己的遭遇是真正不合理的,于是他们勇敢地站起来反对,正当合法的维护自身的权益,可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五花八门的伎俩手段。
2025 年 4 月 18 日,在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相关行政机关就对其相邻房屋实施拆除。施工产生的难忍噪音还导致租户纷纷退租,经济损失巨大。这种罔顾居民合法权益的拆除行为,显然已构成变相强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矛盾激化彻底成直接斗争。
当地时间4月23日,部门已经开始动工强拆厂房,没有任何的通知和张贴公告,而且组织的保安人员和政府部门人员全部着便装,没有一人佩戴工作证,并且丝毫不顾老百姓的诉求,仍然在加剧冲突,村民无奈下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和工作者据理力争,发生冲突......一村民由于情绪激动而当场倒地,而相关人员仍不顾群众诉求继续强拆。
东莞屏山拆迁风波:问题剖析与反思
1.提升补偿标准,保障生活水平:当前屏山社区拆迁补偿标准过低,住宅货币补偿每平仅 3800 元,与周边地区每平两三万的补偿价格相差悬殊,且物业置换方案也难以满足居民需求。相关部门应重新评估并大幅提升补偿标准,确保居民获得的补偿足以在周边购置类似居住条件的房屋。对于选择物业置换的居民,优化置换比例,如适当提高首层住宅置换比例至 1:2,二、三层提高至 1:1 等,让居民在改造后居住条件不降低,生活质量有提升。
2.确保补偿公平,杜绝差别对待: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全体居民在补偿过程中的公平性。征收方案与补偿标准必须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方可施行,禁止任何暗箱操作和欺骗行为。在评估房屋及附属物价值时,统一标准,避免对不同居民的同类资产进行差别化补偿,确保补偿结果公正、透明。
3.完善补偿方式,增加多元选择:除现有的物业置换和货币补偿方式外,提供更多样化的补偿选择。例如,给予居民一定比例的商业物业产权,使居民能够长期享受社区改造后的商业发展红利;或者提供房屋租赁补贴,帮助选择在外租房过渡的居民减轻经济压力,补贴期限应根据项目实际建设周期合理确定,且不低于 2 年。
3.及时足额补偿,避免拖延克扣:明确补偿款发放和物业置换的时间节点,签订补偿协议后,在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货币补偿发放;对于物业置换,在项目规划的回迁房建设周期内,按照市场租金标准向居民支付临时安置费。同时,加强监管,防止任何部门或个人拖延、克扣补偿款项,保障居民及时获得应有的补偿。
4.透明补偿程序,加强沟通协商:建立健全补偿信息公开机制,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立专门的信息公示栏,公开征收批复、补偿标准计算依据、评估报告等关键信息;同时,利用社区官方网站、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同步发布,确保居民随时可查。在补偿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居民沟通协商,定期组织座谈会或听证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诉求,对合理建议及时采纳并调整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