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其下辖多个县区,各有丰富的历史和古称。以下是阿克苏地区及下辖县区的古称及其历史信息介绍:

阿克苏地区
• 姑墨:是阿克苏地区在古代的重要称呼之一。西汉时期,姑墨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小麦、水稻、葡萄等作物。其地理位置重要,处于丝绸之路的关键地段,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姑墨国仍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和经济实力。唐朝时,姑墨被纳入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成为唐朝边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佛教文化等在此交融发展。
库车市
• 龟兹:是库车市的著名古称。龟兹国在西汉时就是西域强国,其疆域范围涵盖了今库车、拜城、新和、沙雅等地。龟兹以其发达的佛教文化而闻名,是西域佛教的中心之一。境内有众多精美的佛教石窟,如克孜尔石窟,其壁画艺术精湛,融合了印度、波斯和中原等多种艺术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佛教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龟兹的音乐舞蹈也极具特色,龟兹乐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原,对中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龟兹还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枢纽,商业繁荣,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者和僧人。
温宿县
• 乌什:温宿县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乌什。乌什之地在西汉时为温宿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时,温宿国与龟兹等国关系密切。唐朝时,温宿被纳入安西都护府管辖。清朝时期,乌什发生了著名的“乌什起义”,这是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反抗清朝官吏压迫的一次重要事件,对清朝在新疆的统治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乌什地处交通要道,是连接阿克苏地区与伊犁地区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重要。
拜城县
• 夷播鼐:拜城县在古代有夷播鼐等称呼。拜城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在汉代,拜城是龟兹国的一部分。随着佛教在龟兹的兴盛,拜城也有众多佛教遗迹,如克孜尔尕哈石窟等。这些石窟见证了古代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唐朝时期,拜城处于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下,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原的文化、技术等传入此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和县
• 龟兹东境:新和县在历史上是龟兹国的东境地区。这里曾是龟兹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在佛教盛行时期,新和县境内也有许多佛教寺庙和石窟,如托乎拉克埃肯石窟。这些石窟的壁画和佛像展示了龟兹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新和县地处丝绸之路要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沙雅县
• 沙雁州:沙雅县在古代有沙雁州等别称。沙雅地区在历史上是龟兹国的属地,是龟兹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境内有广袤的草原,适合放牧牛羊。同时,沙雅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业活动较为频繁。唐朝时期,沙雅受到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双重影响,当地的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都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阿瓦提县
• 多浪:阿瓦提县古称多浪。多浪地区是古代多浪人聚居的地方,多浪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以游牧和渔猎为生,逐水草而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多浪人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多浪地区的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多浪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阿克苏地区及其下辖县区的这些古称,见证了该地区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变迁,反映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是研究新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些古老的名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这片土地的过去提供了珍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