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吉林监管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如一颗石子投入保险行业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关注。主角是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中心支公司及其高新支公司,它们因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等违规操作,分别被处以 45 万元和 18 万元的罚款,相关负责人苏维峰和闻志强也未能幸免,受到警告并被处以相应罚款。
本以为这只是个别分支机构的偶然 “失足”,可当我们把目光拉长,却发现这不过是大地财险 2024 年违规受罚的冰山一角。自年初以来,大地财险已宛如坐上了 “罚单过山车”,7 家分支机构接连因各类违规行为遭受行政处罚,累计罚没金额超过 330 万元 。1 月 21 日,甘肃分公司因未严格执行备案保险条款费率被罚款 62.7 万元;6 月 21 日,西双版纳中支因不当利益输送被罚 50 万元;7 月 31 日,江西分公司因条款使用不合规被罚款 65 万元…… 这一桩桩、一件件,桩桩触目惊心,件件发人深省。如此高频次的处罚,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无情地扇在大地财险的脸上,也让公众看到了其内控体系千疮百孔,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系统性漏洞。
2024 年,对于大地财险而言,似乎是被 “罚单诅咒” 的一年。1 月 21 日,新年的喜庆氛围还未消散,甘肃分公司就率先 “中招”,因未严格执行备案保险条款费率,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甘肃监管局处以 62.7 万元罚款 ,在保险行业投下一颗 “震撼弹”,也为大地财险这一年的违规之路拉开了序幕。
紧接着,6 月 21 日,西双版纳中支 “榜上有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西双版纳监管分局查明,其存在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的违规行为,一纸 50 万元的罚单,让西双版纳中支成为众矢之的。时任车商业务总监吴军和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邢伟,也分别被警告并罚款 7 万元,这不仅是对公司的惩戒,更是对相关责任人的严肃问责。
7 月 31 日,江西分公司也未能幸免。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未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处以 65 万元罚款。公司内部,财产险部承保室主任王雯秀、承保管理岗吴超凡、总经理刘树峰、班子成员沈杰,分别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3 - 4 万元不等的罚款,从管理层到基层岗位,多人受到牵连,足见违规问题之严重。
8 月,大地财险更是 “罚单一波接着一波”。8 月 22 日,保山中支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挂个人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保山监管分局处以 50 万元罚款;8 月 26 日,河南分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罚款 50 万元 ,短短几天内,两家分公司接连被罚,让大地财险的声誉受损严重。
10 月 25 日,丽江中支也出现在处罚名单中,因虚挂个人代理人业务套取手续费、编制虚假业务资料,被罚款 45 万元。而就在最近,长春中心支公司及其高新支公司又因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分别被罚款 45 万元和 18 万元,相关负责人也受到警告和罚款处罚。
从西北的甘肃,到西南的云南,再到中部的江西、河南,以及东北的吉林,大地财险的违规行为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涉及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从条款费率执行、业务资料记录,到利益输送、中介业务操作等,违规问题五花八门,罚款金额不断累加,累计罚没金额超 330 万元,这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案例,无不在诉说着大地财险 2024 年违规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宛如一部 “违规实录”,让行业震惊,让公众失望。
在大地财险 2024 年这一系列罚单的背后,是其看似光鲜亮丽的业务增长数据,宛如一层华丽的糖衣,包裹着内里千疮百孔的合规 “苦果”。2024 年,大地财险原保费收入达到 507.74 亿元,同比增长 2.86%,这样的增长数据乍一看,似乎彰显着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业务拓展能力,在财险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似乎在向外界宣告其发展的稳健与蓬勃。
但当我们把目光从这表面的数字移开,深入到公司的经营细节,就会发现这原保费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频繁的违规处罚,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这看似繁荣的业务增长局面炸得粉碎。虚列费用、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违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增加了保费收入,营造出业务增长的假象,但从长期来看,却是对公司根基的严重侵蚀。
虚列费用和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使得公司的财务数据失真,无法真实反映业务经营状况。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也让公司管理层无法基于准确的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这些违规行为被曝光,公司面临的不仅是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还有市场信任的崩塌。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信誉良好、合规经营的保险公司,而大地财险频繁的违规行为,无疑会让消费者对其产生质疑和担忧,从而影响其市场份额和业务拓展。
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行为,更是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利益。保险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大地财险的违规操作,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则,也给其他合规经营的保险公司带来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从长远来看,这种违规行为将阻碍保险行业的创新和发展,降低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大地财险这种业务增长与合规风险并存的局面,就如同在沙滩上建高楼,看似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繁荣,但根基不稳,随时可能在狂风巨浪中轰然倒塌。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原保费增长只是一时的虚假繁荣,只有坚守合规底线,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即使业务规模再大,增长速度再快,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终将在违规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被市场所淘汰。
大地财险一系列违规行为中,虚列费用和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尤为恶劣,就像隐藏在保险行业健康肌体中的两颗毒瘤,不断侵蚀着行业的根基。
先看虚列费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虚构并不存在的业务活动来编造费用支出。比如,明明没有举办一场大型培训,却在财务报表中列支了高额的培训费用;或者虚构一些办公用品采购、差旅费等,将这些本不存在的费用堂而皇之地计入公司成本 。这种行为使得公司的财务数据严重失真,无法真实反映其经营状况。从财务角度看,虚列费用直接扰乱了正常的财务秩序,误导公司管理层对成本和利润的判断,进而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如果公司基于这些虚假的财务数据制定发展战略、预算规划等,就如同在迷雾中航行,失去了准确的方向,极有可能导致资源错配、资金链断裂等严重后果。
再谈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这一行为同样触目惊心。保险公司通过与一些虚构的中介机构或个人签订虚假的代理协议,将直销业务伪装成中介业务,然后将本该属于公司正常经营利润的手续费支付给这些虚构的对象,再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资金回流到公司内部,用于各种不正当用途 。这种操作不仅破坏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使得合规经营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这些被套取的手续费,最终都会以各种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保险产品价格虚高,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保费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障。
从法律层面审视,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保险法》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禁止利用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或者保险评估机构,从事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或者编造退保等方式套取费用等违法活动 。大地财险的虚列费用和虚构中介业务行为,无疑是对法律权威的公然挑战,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违规行为还极易滋生一系列次生风险,洗钱、商业贿赂便是其中典型。虚构的费用和套取的手续费,为洗钱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使得非法资金能够披上合法的外衣,在金融体系中肆意流动,严重威胁金融安全。而商业贿赂更是败坏行业风气,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获取业务,不惜利用套取的资金向相关利益方行贿,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腐蚀了行业的廉洁根基,使得整个保险行业陷入一种不良的发展循环。
大地财险在短短一年间,7 家分支机构接连被罚,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违规事件,绝不是偶然的个例,而是深刻暴露出公司在快速扩张进程中,内控体系的严重疏漏和基层机构管理的全面失控 。
从管理制度层面来看,大地财险或许存在着严重的不完善之处。大地财险这一系列违规事件,绝不是孤立的个案。对于大地财险而言,痛定思痛,建立一套覆盖总分支机构、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已刻不容缓。公司应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操作流程、费用管理、中介业务规范等各项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合规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
监管机构应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保险行业的合规发展保驾护航 。接下来可能会有很多个“大地财险们”出出现,相信监管部门也会努力让保险行业能够回归合规正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保险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