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不到一向“浓眉大眼”的迈瑞,也“暴雷”了。
4月28日晚间,在迈瑞医疗公布年报和一季报后,股吧和雪球的讨论区便瞬间炸开了锅。
迈瑞医疗2024年营业收入367.3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0.7%,剔除财务费用影响后的增速为4.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4.3亿元,同比增长12.4%。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82.37 亿元,同比-12.12%;实现归母净利润 26.29 亿元,同比-16.81%。
对于常年保持20%增长的“好学生”迈瑞来说,这张连续两个季度业绩miss的成绩单,还是有些过于“惊喜”了。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4月29日开盘之后,迈瑞医疗在小幅低开以后迅速冲高,收盘微涨。考虑到最近A股对于业绩不达预期这事比较敏感,更显得难能可贵。
由此可见在一季报中“前低后高,逐季改善”的业绩指引,还是赢得了机构投资者的信任票。
而除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数字之外,迈瑞医疗的数智化转型,在更高的维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从“数据孤岛”到“智能生态”
从ChatGPT到DeepSeek,从IBM Watson到AlphaFold3。没有人可以否认,全球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AI革命。
作为2024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oogle DeepMind的首席执行官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在电视采访中,放出豪言“AI将在未来十年内‘革命化’人类健康,甚至可能帮助消灭所有疾病”。
德米斯・哈萨比斯接受《60分钟》专访
而迈瑞医疗早在2015年,便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搭载 AI 应用的单个设备,并开启了“设备+IT+AI”的融合探索,并在2023年的年报中,明确提出了数智化转型。
2024年12月,迈瑞发布了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启元重症大模型。通过将自身对医疗工作流的深刻理解与医疗行为中无处不在的信息流相结合,借助大模型的颠覆性能力,率先在重症ICU领域实现了突破。
启元重症大模型通过整合多模态临床数据(如生理参数、医学影像、检验结果),构建起“智能监护-诊疗决策-文书生成”的全流程闭环,已在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实现装机应用,并显著提升医生处理数据的效率。
在传统医疗场景中,每一台医疗设备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医护人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合这些数据。迈瑞的启元重症大模型以重症ICU为起点,通过实时整合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多设备数据,构建患者的“数字孪生”,实现病情预警、诊疗建议与病历生成的秒级响应。
临床模拟数据显示,启元大模型的重症知识问答功能,完全正确答案占比超95%。并可在5秒内回溯其病情发展的完整历程,辅助医生在1分钟内完成病例撰写,直接提升的效率超30倍。
目前,迈瑞正推动这一技术向麻醉科、超声等优势领域延伸——例如,其高端机型TEX20监护超声通过多设备数据融合,打破传统影像与生命体征监测的壁垒,使医生无需切换屏幕即可获取全景诊疗信息,而麻醉科大模型则聚焦术中风险预警与用药辅助决策,逐步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院级数智生态的跨越。
从“不可能三角”到“鲍莫尔成本病”
一直以来,在医疗界都有着“不可能三角”的说法,即诊疗的质量(水平高)、效率(速度快)与成本(费用低)不能被同时满足。
美国模式选择了“质量+效率”,于是价格高到耸人听闻,普通人可能因为叫一次救护车而破产。
欧洲模式选择了“质量+成本”,于是等待时间往往以月为单位,逼得留学生打飞的回国看病。
对此,经济学家提出了“鲍莫尔成本病”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经验主义的概念:雇用他人来获得服务的方式正变得越来越昂贵。打个比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一个工人能创造的价值越来越高,但一位Tony老师单位时间能剪的头却比较刚性,甚至还剪的更慢了。所以,Tony老师的价格就会不停上升。在医疗领域,类似的情况更加严重。
随着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中国的医疗行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拥抱AI,本地化部署满血版DeepSeek,一度让顶级三甲医院之间出现“算力军备竞赛”。
“不可能三角”正在被打破,“鲍莫尔成本病”将迎来解药。
在AI技术的加持下,基于大数据的辅助诊断不再是梦想,AI 全科医生开始走向台前,构成了提升临床诊疗质量的强大“外脑”。
对于医疗企业而言,如何在通用大模型基座上训练出真正理解临床需求的细分模型,成为2025年的核心命题。
迈瑞医疗的答案是“以场景定义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和知识蒸馏技术,将临床专家的经验沉淀为可迭代的算法资产。例如,MC系列的血细胞分析系统通过百万级数据库与深度学习,将医生阅片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0秒,镜检效率足足提升了60倍。
这一路径的关键在于形成“临床闭环”——从设备端采集数据、算法端优化模型,再到诊疗端反馈验证,形成自我强化的智能循环。迈瑞医疗的实践显示,细分模型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算力规模,更依赖对医疗场景的颗粒度解构。
打个比方,通用大模型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博士,而启元重症大模型则是让这位博士又去系统的学习了重症领域,并在临床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这就能够给出贴合临床实际、参考价值极高的分析见解与处置建议。
同时,专注垂域大模型,让迈瑞可以基于自身在诊疗领域的深度理解进行微调,这种“科室级知识蒸馏”的能力必然将成为医疗 AI 商业化的密钥。
正如“启元”这个名字一样,启元重症大模型既代表着数智化能力对医疗服务赋能的开始,也是迈瑞在大模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让AI辅助看病,让医生专注看人。AI模型本身对收入贡献有限,但数智化理念将从根本上改变设备行业竞争维度,建立迈瑞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提升设备业务占有率和知名度,巩固基本盘。
关税战中的“料敌机先”
2025年4月,中美关税战开启2.0的全新版本,这对迈瑞医疗这样的深度国际化的企业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
但迈瑞医疗对此却早有预判。在今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前,已根据销售意向订单在美国备了一年的货。不仅如此,公司在除美国以外的13个国家布局了生产基地(包含已获FDA认证的工厂),可灵活调整产品生产场地,使美国销售的产品基本不受本轮关税影响。
2018年,美国加征关税以后,迈瑞医疗的美国业务年复合增长达10%,在收入中的比重为6%。同时,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美国市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美国业务毛利率超过70%,利润率甚至超过加征关税前水平。
迈瑞医疗已经走了25年国际化之路。2024年度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到45%,但仍远远不够,目前已布局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仅有2% - 3%。
在电话会议上,迈瑞管理层更是充满信心的表态,未来的国际收入要超过一半,甚至达到70%。
而这底气正是来自于三十年如一日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具有强大的产品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设有十二大研发中心,共有5,259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杭州、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明尼苏达、芬兰海肽和德国德赛。
尾声
在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变革的窗口期往往稍纵即逝。对于迈瑞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一次直道超车的机会。
迈瑞的进阶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数智化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产业逻辑的重构。
从中国深圳到澳大利亚的北昆士兰,从非洲马拉维到美国的哈佛医学院,当“设备+IT+AI”的生态网络覆盖全球190+国,一场由中国医疗智造主导的AI医疗变革正悄然展开。

迈瑞在2024年向非洲马拉维的Lighthouse Trust捐赠了Consona N8 和MX7超声设备
当启元大模型逐步消弭诊疗水平的地域差异,当新兴市场与高端医院共享同源技术标准,迈瑞医疗正在将中国工程师红利转化为全球医疗平权的实践方案。
在直道超车的战略定力与全球均质化的产业理想之间,这家中国企业已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正如其在ESG报告中所述:“真正的健康革命,始于技术普惠的每一帧影像、每一次监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