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航天杨周
又一个清明节悄然来临,当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扫墓之路时,天价墓、天价骨灰盒等现象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击着人们的心头,让大家不禁发出 "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的无奈感叹。殡葬行业的乱象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殡葬改革刻不容缓。
一、殡葬行业问题凸显,改革势在必行
在全国各地进入扫墓高峰之际,殡葬服务业的暴利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利润高达 200%-700%,这一数据令人咋舌。而造成这种暴利的根源在于垄断。
几十年前国家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以法律形式赋予了民政部门垄断经营的权利,且这种权利在其后的数次法律修改中得以保留。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殡葬服务业却仍戴着旧体制的枷锁,成为政府未放开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
垄断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不仅导致广大人民深受 "挟尸宰客" 之苦,难以享受到物有所值和平民化的殡葬服务,还使得服务质量低下,行业缺乏创新动力,严重阻碍了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追根溯源,剖析问题成因
(一)法律层面:垄断经营的制度性根源
《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民政部门在殡葬行业的垄断地位。这种垄断使得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殡葬服务机构缺乏竞争压力,从而能够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而消费者则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高价且可能不尽如人意的服务。
(二)土地政策:公墓土地二元制的不公平性
当前公墓土地存在二元制问题,人为地设置了公益公墓和经营性公墓的区别。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在公墓土地的使用上享受不同的价位,户口簿成为了殡葬中的社会不公平因素。
公益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在土地获取方式、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经营性公墓因土地成本等因素价格居高不下,而公益公墓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这种二元制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也加剧了殡葬行业的乱象。
(三)文化传统:传统殡葬文化的滞后影响
传统殡葬文化中存在一些诸如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落后观念,这些观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还滋生了攀比、借机敛财等不良风气。尽管我国提出转变殡葬文化已有几十年,但收效甚微,部分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发挥不足,言行不一,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使得传统落后的殡葬习俗难以得到有效改变。
三、多管齐下,推进殡葬改革
(一)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首先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打破民政部门的垄断经营权,让民间资本能够平等地进入殡葬服务市场,将选择权归还给人民。
政府部门要坚决拿开放在经济利益上的那双手,实现管理权和事权分离、政企分离。具体来说,要将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如殡仪馆、公墓等与政府行政脱离,使其成为与民间资本同台竞争的经营性实体公司。这些实体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主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二)解决公墓土地二元制,实现土地平等利用
修改相关法律,消除公墓土地的二元制,让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享受同样价位的公墓土地,杜绝户口簿在殡葬中的不公平现象。公墓土地应统一采用划拨的方式给殡葬服务公司,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比公墓面积。这样做既能体现社会的平等性,又能降低因土地因素带来的高价格影响,让公墓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墓的需求。
(三)合理引入民间资本,构建多元竞争格局
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发展各具特色的殡葬服务业,使其成为在统一规则下充分竞争的行业。为避免无序竞争,要根据人口密度确定相应的从业比例。例如,20 万人口允许成立一家殡葬服务业专业公司,若一个城市有 400 万人口,则行政许可最多设立 20 家从事殡葬服务业的公司。
在农村地区,根据人口情况,合并乡镇成立区域性的殡葬服务业专业公司,不再审批或使用农村散点式公墓,一个区域内只设立一个大中型、集约化的公墓。殡葬服务公司的资产应包含公墓、火化设备、接送车辆、丧葬服务设备等,具备开展完整的殡葬一条龙服务项目的能力。
允许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特色服务,如针对平民大众的规格化、节约化服务公司,针对特殊人群的个性化服务公司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设立行业规范,加强监管力度
民政局要按国家政策要求设立全面、细致的行业规范,用统一标准对所有从业企业进行检查、督促和处罚。行业规范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一是严格的行业准入限制审批,确保进入行业的企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二是科学的土地利用审批,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行业普遍利润水平限制审批,规定各从业公司利润水平不得高于限制利润水平,防止暴利现象的发生;四是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五是服务质量标准,明确殡葬服务的各项质量要求;六是价格公示制度,要求企业公开服务项目和价格,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五)加强社会引导,转变殡葬文化
政府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积极引导社会转变传统殡葬文化。传统殡葬文化的转变是一个长期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坚决杜绝丧葬活动中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有力查处。
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如利用媒体宣传、开展社区活动、在学校进行相关教育等,渐进地改变原有的殡葬习俗,大力推进海葬、树葬等绿色殡葬方式,推崇厚生薄死的良好风俗,让文明、节约、环保的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殡葬改革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只有通过打破垄断、完善法律政策、引入竞争、加强监管和转变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殡葬行业回归公益属性,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合理、优质的殡葬服务,真正实现 "逝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