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我的团长我的团》开始喜欢张译的。
中间还膜拜了一阵子。
我曾一度以为,张译真牛,比段奕宏还牛。
后来我渐渐发现,《我的团长我的团》最牛的地方在团队牛。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牛,都符合剧本和角色,关键是听从指挥。
康洪雷和兰晓龙更牛。
兰晓龙的剧本牛,康导在用人的时候,还有更绝的地方:
因为龙文章出场是个猥琐不自信的家伙,所以康洪雷会使劲夸段奕宏,打造他的自信,让他飘,到后面龙文章越来越敢想敢做。
而孟烦了是个带着一些骄傲的小损人,矛盾体,所以拍摄过程中康洪雷基本上都在打压他,让演员遭受精神折磨,从而表现出对一切都怀疑,什么都懂,但做什么都没底气状态。
再看张译成名之后的作品,尤其是电视剧《他是谁》,电影《刀尖》这种下限作品,很容易看出康导执导时的含金量。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兰晓龙作品的《好家伙》、《生死线》,换了导演,张译的咖位变高了,作品的质量却下降了。(豆瓣:士兵突击9.5——团长9.6——生死线8.6——好家伙8.2)
团长里,有一些恰到好处的绝招:比如各地士兵的口音,比如死啦死啦的掉凳,比如阿译的冷笑话式的搞笑。
到了《狂飙》里,这些都能看到:警队有天津的煎饼果子口音,有小五的鸭、俺心掉下漆啦;有安欣的各种掉凳;还有疯驴子遭老罪咯,莽村厨艺大赛等名场面。这些元素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安欣的戏份里。
张译灵机一动,口音,掉凳,冷笑话是用不完的,很容易过犹不及,需要有个人制约。
现在想想,《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的塑普和失声名场面;某抗战剧里张译报菜名;《狂飙》里安欣塑普+东北口音,还有逗高启兰的时候叼筷子;《生死线》里何莫修的海归口音和《好家伙》里卢焱自称精通各地方言……都属于这种灵机一动。

大家欣赏张译这些名场面,本质上是喜欢这个演员。相比欣赏他的演技,更多的是类似在真人秀里看到他为了取悦观众而整活的那种喜欢。
这种整活,用好了是宣传亮点,用多了就是画蛇添足。
放到不喜欢他的观众眼里,放到对他祛魅的观众眼里,是会给作品减分的。
康洪雷在团长中,用的是全程打压式的执导,孟烦了这个角色神了。
《三大队》中,程兵的角色少了口音、掉凳、冷笑话,这个角色也成了。
想起来一个《狂飙》梗,为什么狂飙里高启兰戴上眼镜那么美?
后来再看隆妮的《城中之城》……
对比《我的团长我的团》与最近几年张译的新作品,孟烦了是颇有几分狂飙高启兰的神韵的。


写了个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