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有虚不受补,不过是身体太堵,教你先通再补,一补就到位!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虚则补之",说明体质虚弱本就应该进补。所谓"虚不受补"的说法并不成立。难道要让虚弱的人天天清粥小菜,任由体质越来越差吗?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一进补就会出现上火症状呢?

这种情况需要分两方面来看:第一种是进补过度。就像初学者掌握不好火候容易把菜炒焦一样,补益太过容易适得其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改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补,避免一开始就使用熟地、肉桂、干姜等药性猛烈的药材,可以先用党参、白术等性味平和的药物调理。

但如果这样调整后仍然出现上火症状,又该如何处理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种情况了,体内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补益药物不能到达虚弱的地方,反而壅滞化热,导致上火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关键在于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把补益的道路打通。

这种情况需要先辨别中焦是否通畅。观察舌象,如果发现舌苔白腻或厚腻,说明体内存在痰湿阻滞。此时参考二陈芄加减化中焦湿痰,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待调理一周左右,舌苔由厚转薄时,再考虑进补更为稳妥。

其次对于时常便秘、腹胀、消化不好、排气多的患者,这明显是肠道壅滞的表现。参考六磨汤通气润肠,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待大便通畅后再行调理。如果是兼见情绪不畅、胁肋胀满者,则属肝气郁结,当先用逍遥芄或柴胡疏肝芄疏肝解郁,等气机调达后再补益。

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只有在中焦气血运行顺畅后,服用补药才不会出现上火症状。如果中焦已通,服药后仍上火,很可能是药物搭配存在问题。以气虚患者为例,单纯使用补气药材易引发上火,适当加入理气,如陈皮,枳壳等,便能改善;血虚的人食用龙眼肉容易上火,此时配伍生地,便可避免这个问题;又比如食用红参导致上火,搭配莲子,也能有效缓解上火的情况。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治疗方案推广,出现不适,还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