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柱国这个势力,起源于北魏的六个镇守之地,由北魏的大权臣尔朱荣一手打造,后来被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宇文泰进一步壮大。他们最终演变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政集团——关陇集团。在关陇集团最辉煌的时候,他们的力量非常强大,助力建立了三个朝代,分别是北周、隋朝和唐朝。而且,这个集团的势力一直延续了很久,直到武则天时代都还有影响。
柱国,这是个官职名称,也叫它上柱国。在南北朝那会儿,北魏搞了个“柱国大将军”的官。有个大佬叫尔朱荣,因为他帮了大忙,北魏孝庄帝就封他为柱国大将军,地位比丞相还高。后来,宇文泰这家伙,小名叫黑獭,是个匈奴化的鲜卑人,他又把这个官位给搞起来了。宇文泰啊,原本是尔朱荣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宇文泰跟高欢两人把北魏给分了,宇文泰就成了西魏的头号大佬。他干的最大的事儿,就是搞了个“府兵制”,这个兵役制度一直用了三百多年,直到北宋的“募兵制”出现才结束。宇文泰那时候的军队,成分复杂,加上钱不够,军饷都发不出来,士兵们连饭都吃不上,战斗力自然就差了。于是,宇文泰就想了个招儿,他照着鲜卑族的部落组织,就是按鲜卑八部的方式来组新军。让这些新军还保持着以前的氏族关系,这就是府兵制的开始。这个制度有个大好处,就是府兵的全家都不用交税、不服劳役,当兵的就专心当兵,不用种地、不用交税。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可就大大提高了。
八柱国这个称呼,其实是因为唐朝初年改了府兵制里的一个高级统帅职位的名字得来的。这个制度,是宇文泰搞出来的。他把周朝的六军制和鲜卑的八部制混在一起,弄出了府兵制。在这个制度里,最高的军职就是柱国大将军。有实权的六个柱国,每人手下都有两个大将军,然后每个大将军又管着两个开府大将军。后来的人们,就把宇文泰他们这八个人叫做西魏(北周)的八柱国。这八个人是谁呢?就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崇。
宇文泰是宇文护的叔叔,也是宇文邕的老爸。他当过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还有大冢宰的职位,负责都督中外所有的军事事务,另外,他还是安定郡的开国公。
元欣是北魏闵帝元恭的亲哥哥。他手握使持节的权力,还当过太傅、柱国大将军这些大官。而且,他还是大宗师、大司徒,被封为了广陵王。
李虎是李渊的爷爷,也是李世民的曾祖父。他当过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这些大官,还做过大都督,管过尚书左仆射的差事。此外,他还是陇右行台、少师,被封为陇西郡开国公。
李弼是瓦岗军领袖李密的曾祖父,来自蒲山公家族。他担任过使持节、太保这些高官,还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管理军队。另外,他还做过大宗伯,并且享有赵郡开国公的爵位。
赵贵,他当过使持节、柱国大将军,还做过大都督和大司寇,是南阳郡的开国公。结果宇文护把他给杀了。
于谨这个人,他拿着皇帝的节杖,是大将军里的柱国级别,还担任大都督。另外,他还是大司空,被封为常山郡的开国公。
独孤信,他当过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还是河内郡的开国公。他有三个女儿,分别做过北周、隋朝和唐朝的皇后。他还是宇文毓和杨坚的老丈人,李渊的外公。最后,他被宇文护给逼得自杀了。
侯莫陈崇是个大官,担任着使持节、柱国大将军这些要职,还是大都督和少傅,被封为彭城郡开国公。他曾预言宇文护活不长,结果自己却被人逼得自杀了。
十二位大将军具体是元赞、元育、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和王雄。这十二个人都是大将军,他们分别是元赞、元育、还有元廓,另外宇文导、侯莫陈顺也在其中。别忘了还有达奚武、李远、豆卢宁这几位,宇文贵、贺兰祥也是大将军。当然,杨忠和王雄也是不可或缺的。
得说说,这八位柱国大将不仅在战场上打得漂亮,他们还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大腕儿和领头人。他们得到的那些头衔和夸奖,不光是说他们自个儿能耐大,也是夸他们背后的家族和势力。总而言之,“八柱国”就是宇文泰设的府兵制里的八个头头儿,他们那个“柱国”的称呼,就说明他们在国家里头地位高、贡献大。这个称呼后来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当有分量,象征着那时候的牛气和昌盛。
宇文泰在世那会儿,“八柱国”的家族们自然是拧成一股绳。可等他这位公认的老大一走,争权夺利的事儿就躲不掉了,毕竟朝代也得换人坐庄。不过话说回来,这八大家子多年来你来我往地联姻,早就缠一块儿分不清你我了。虽说有人因为争权送了命,但家族势力还是绵延不绝,足足兴旺了四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