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高国垒
约访 | 愉见财经
刘强东最近风头正劲。内部讲话曝光外卖行业积弊视频的“流出”与病毒式传播,亲自下场送外卖的各种跟拍带来亲民形象的重塑,堪称公关范本。
不管怎么说,京东外卖以0佣金、仅招募有堂食门店的商家、承担骑手社保等“差异化”路线切入市场,如果真能给消费者多提供一些品质之选,仅从大家点个外卖的角度来说,也算好事一桩。
但当我们以财经视角扒一扒京东外卖与原有外卖平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龙头老大美团外卖),进入财报与资本市场叙事,似乎还有不少可进一步玩味之处。
刘强东的“感情牌”背后,多得是咱不知道的事。
京东外卖与美团等平台之间是“正义叙事”之战还是利益之争?今晚的“愉见财经”约稿高国垒老师,下文进入高总的分析——
外卖平台“简直暴利”?
“外卖平台一年利润竟然几百万上千万,简直暴利”、“京东外卖净利润永远不准超过5%,超过了我要处分人”、“餐饮商家太可怜,平台扣点太高了”……刘强东以这样的“感情牌”护航京东杀入外卖行业。这些话引来一片赞誉,迅速修复人设。
在商言商,打感情牌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商业社会所允许的。但利益相关方该如何理性看待,则是另一个问题。
被刘强东斥为“暴利”的外卖行业究竟情况如何?美团外卖,实则业务净利润率或还不到3%,饿了么外卖,业务依然亏损……刘强东的感情牌打得很成功,但其说法有太多误导成分。
美团外卖业务利润率一直很低,并不是刘强东说的“暴利”。
2024年美团净利润是激增至358亿元,但其盈利核心并非外卖,而是到店业务和酒旅业务。财报显示,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利润率长期超40%(没有配送成本)。而外卖业务单笔配送亏损0.34元,依赖佣金和在线营销收入勉强实现整体盈利。美团没有单独披露外卖业务净利率。根据财报,美团2023年度综合净利润率5.7%,2024年在规模效应和结果优化的基础上,综合净利润率首次提高到10.6%。但考虑到到店和酒旅业务长期净利润率超过40%,可以想象外卖业务净利润率有多低。
摩根大通估算,美团外卖业务净利润率大概2.8%——还不及刘强东对京东外卖要求的“不准超过5%”。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的“醉翁之意”
2024年京东净利润达413亿元——电商平台赚的比外卖平台还多。按刘强东的思路,京东是否比美团更暴利?
刘强东以“改善骑手待遇”、“让利给商家”为旗帜高调切入外卖市场,但商业逻辑未必是表面这般温情。2024年京东核心电商业务增速已降至6.8%,3C家电品类更面临美团闪购的强势渗透——美团闪购3C订单量已达京东全站四成。
在我看来,京东外卖的“0佣金+五险一金”策略,本质是防御性扩张:通过高频外卖业务巩固用户粘性,阻止美团进一步蚕食其核心3C电商品类。
更深层的动机或还在于资本市场叙事。京东近年净利润增长依赖投资收益(2024年其他收益达134亿元,占净利润32.5%),急需新故事支撑估值。
京东外卖的“不可能三角”
刘强东好像在善意地“不允许京东外卖利润率超过5%”,但从起步阶段来说,现实说不定是他准备亏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赚多少。
“饿了么”外卖市占率近3成,目前仍然亏损。考虑到京东平台和骑手对外卖业务可以部分复用,摩根大通测算,京东每获取5%外卖市场份额需亏损80-90亿元。京东需市占率超15%才可能盈亏平衡,但当前其日单量仅100万(美团日均6390万单)。
刘强东宣称“全额承担骑手社保”,但他只字未提的是,美团已启动养老保险试点,并通过灵活用工稀释成本(仅核心骑手80-100万需参保,单均成本增加0.1-0.2元)。京东若将社保成本完全内部化,需额外年支出超几十亿元。
外卖的市场份额、保住原有业务的利润和社会责任,是京东的“不可能三角” 。
“压榨”争议的认知偏差
商家端,美团外卖费率透明化改革后,餐饮商家支付给美团的技术服务费为订单额的6%-8%,商家支付的配送费基本都给了骑手,消费者也承担少量配送费。商家的确负担不轻,但也称不上被“压榨”——因为美团也没怎么赚钱。
骑手端,美团高频骑手月均收入6650-9344元,部分熟练骑手能超过1万元,虽劳动强度大,但收入高于制造业普工。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对于没有太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这样的收入水平大家可以给个公允评价。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效率革命
美团综合净利润率从5%提升至11%,并非靠“压榨”,而是总收入增长22%的规模效应+结构性优化:到店和酒旅等高毛利业务占比从51.5%升至56.3%,其他新业务亏损率从88%收窄至31%。
反观京东,外卖业务需直面美团7年积累的算法、运力与商户关系,其宣称的“0佣金”是不是可以持久?我们希望是,但一旦补贴退坡,商家和消费者仍将选择履约效率更高的平台。
一个常见的商业安排是,高频业务带动低频业务,高频业务负责引流和客户粘性,低频业务负责赚钱。外卖就是美团的高频业务。
现在京东炮轰了“某些外卖平台”的高频业务。对刘强东来说,这场仗可能不得不打,但注定是一场硬仗。即使打赢了,也只是拓展了一块本身难以赚钱的引流业务(不是刘强东不想赚的问题)。要想赚钱,需要在此基础上延伸新的低成本高毛利业务。
结语:“正义叙事”背后是商业博弈
刘强东的“反暴利”叙事充满感染力,但商业世界只相信常识。美团(被估算为)2.8%的外卖净利润率,与京东3.6%的整体净利率,均证明这不是一场正义与否的辩论,而是商业的博弈。
鸣谢本文作者:高国垒,上海章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