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中后期氨氮、亚盐总是束手无策?不如试试调好orp

可为渔业 2021-10-13 20:09:57

什么是orp?这对于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不是很清楚,更何况是广大的养殖朋友们。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向生产实践转化,当代的渔业发展逐渐趋向规模化、智能化、科技化、生态化。科学知识理论与水产养殖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而”orp“作为由学科交叉而衍生出来的的水质调节的指标,在近几年来,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养鱼重在养水,这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话是这么说,到底该怎么养?为什么要这样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养殖中后期居高不下,越积越多,令很多养殖户头痛不已。稍微没有调控到位,就可能使自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很多的养殖户其实都存在一种跟风的心态,看到别人遇到问题如何如何做了,自己也依葫芦画瓢,全搬照抄,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只懂池塘出现某种问题之后,要洒什么药,要怎样办。却不知晓其中的原理,当问题稍微一变就不知所措。

这就好比考试一样,别人知道了这种题考的是什么原理,方法抓住了关键点,不管题目如何千变万化,顺着正确的思路理清思路,总能够解决。而另一些人就只会死记硬背原题,下一次只是稍微变了个题目就不知所措。搞水产养殖业也是如此,换汤不换药,把药的配方记住了,还怕煮不来汤吗?

好了,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本文就围绕着什么是orp?为什么orp在养殖水质调控中如此重要?orp在养殖中到底该怎么用,怎么调?这几个问题具体展开。

一、养殖水体组成成分

首先在开讲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们的养殖水体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一般的养殖用水多半来自于湖水、水库、地下水、海水等。成分和天然水体很相近,只是可能含量上略微有所差异,但终归离不开以下这些组成。

图1

从这张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水体组成成分多种多样,但是对于我们养殖用水来说,我们的养殖水体基本都是肥水,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这就注定了普通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丰富,主要包括粪便残饵、浮游藻类、浮游动物群体、各种细菌群落。在水体中,随时随刻发生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比如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菌的分解作用等等。这些形式各异的反应,对维持水体的平衡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orp的含义以及与水产养殖的联系

弄清楚了水里面有什么东西,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讲,什么是orp?它究竟是怎样和我们养殖生产联系起来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水体中生物化学反应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包括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等等。就导致氧化还原反应占大头(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涉及到生物这方面的,都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只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会涉及到电子的得失迁移。有了电子的移动,就会产生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是正电位(失去电子显现出氧化性),也可以是负电位(得到电子显现出还原性)。多个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交织,最终叠加抵消,就会使水体呈现出一定的电位。根据能斯特方程,可以计算出这个氧化还原电位具体是多少。我们所说的orp其实指的就是水体氧化还原能力,换言之就是水体总电位的高低。

海水与淡水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实测值通常约为0.4V(400mv)(V伏特,氧化还原电位的单位),好氧微生物一般生活在+100mV以上,以+300mV~+400mV为最适。

水体中一些氧化还原半反应。

图2

说了大半天,读者朋友们可能还没听懂讲的是个什么东西。听不懂没关系,只要有个初步印象,大概做个了解就好。这些本身涉及到一些水环境化学知识,枯燥乏味,即使是学过专业课的同学,也不一定有很深刻的了解。好,接着往下走,那么到底要怎样才能把它和我们关心的水质情况联系起来呢?

我们都知道,一般养殖到了中后期,由于投饵量增多,养的鱼,虾蟹等经济水产品,吃得多拉的也多,每次投喂的饲料不一定全部吃得完,微生物的分解跟不上来,来的多去得少,就会积留大量的残饵粪便,经过细菌厌氧分解转化生成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鱼体内积累,导致养殖水产品大批量死亡。

这些现象用在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来解释的话,就是因为orp(氧化还原电位)太低了。残饵、粪便、池底有机质淤泥等还原性物质增多就会导致电位被拉低,使得水体表现出还原性,因此就为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这些有毒物质提供了任其积累的条件。下面图3,就反应了orp与水体中不同元素的存在形式之间的关系。

图3

从上到下,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出现铁锰呼吸,干塘晒塘时被氧化成三价的铁,此时逐渐被还原成二价铁,这个过程耗氧产酸,所以底泥pH值下降。氧化还原电位继续降低,当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200~250mV,专性厌氧微生物出现生长,硫酸还原菌进行硫呼吸,原本存在的硫酸根被还原成硫化氢,硫化氢跟亚铁离子、锰离子反应,生成FeS、MnS,土壤变黑。当氧化还原电位环境为300~400mV,底泥处于极度缺氧状况,专性厌氧产甲烷菌即开始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产生甲烷。淤泥厚的池塘用竹竿捅了后水面冒气泡,这种气泡即是底泥产生的甲烷。

图4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大概得出这么一个结论,orp越高越好,越低对养殖越不利。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这个结论确实经得住检验。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剖析一下其中的具体原理。

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们都知道在养殖过程中注重菌相、藻相的培养,相关的一些调节水质的产品,诸如什么“水妖精、反硝化细菌包、脱硫化氢复合菌”这类的生物试剂近几年也卖的很火热。原因就是要增加这些有益的微生物、藻类的数量,形成优势种群,就可以加快水体中残饵粪便这些还原性有机物的分解,防治其堆积过多,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生成。虽然很多养殖户都在用这个方法,但是得到的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人往自己的池子里撒了很多这些所谓的菌、藻的产品,但是却始终不见效果,甚至反而更加严重,到头来钱也花了不少,养的东西却死光了,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人惋惜。

问题的原因就出在了:真正发挥作用的菌和藻不多,大多数洒进来的都是打酱油的,根本没发挥到分解有机物的效果。其中orp没搞好就是导致有效菌数量不多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定得明确的是: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生化反应的反应程度与是否能进行!这个很关键。

这些失败的养殖户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在撒菌之前,没有检测过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究竟能不能让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发挥效果。以至于撒的菌撒的糖再多,也无济于事。尽管这不是导致养殖失败的全部原因,但也是非常重要因素之一。

图5

从图中不难发现,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更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发挥作用,加快水体中的物质循环。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说把水体溶氧搞好了,问题麻烦就省了一大半。

三、orp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回到开头我们继续来回答orp在水产养殖上怎么来用好它。

一般养殖户习惯于监测水体NO2-,H2S,总氨氮等水质指标的浓度,认为这些物质浓度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是导致养殖水产品发病与否的主要原因,当然这没有错。但殊不知这些物质也是经过各种生化反应的结果,其在水中存在的多寡已是整个水质生态变化的结果,而非真正的源头。而由于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生化反应是否能进行,因此事先监测氧化还原电位,了解其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并事先采取适当措施,改变底泥以及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影响微生物活动,影响化学反应进行方向,最终使其朝着有利方向进行,才能真正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因此,ORP在一定程度上是水质变化的先行指标,能起到很好的预警功能。

关于如何来检测养殖水体的orp,一般我们可以采用网上售卖的orp测量仪,虽然不是特别精确,但是用于一般养殖估计是足够了的。

图6

四、调节水体orp,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的一般方法

最后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养殖水体的orp该如何来调节。如果是安装的有曝气系统的就大可不必破费了(5mg/L以上的溶氧已经足够了,一些死角除外),对于一般池塘养殖的水体我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物理方法

最直接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是开启增氧机,氧气在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占主导。其次是减少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投入,主要是减少投饵量。还可以采用铁链拉底的方法搅动底泥,增加底泥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2)化学方法

可以不定期向池塘中投入漂白粉、过氧化钙、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化学物质,使用时最好采用片剂或颗粒制剂,让物质直接沉到池底发挥作用。其中有些物质平常都被大家看作消毒剂,其实低剂量、少量多次使用时它们就变成提高氧化还原电位的调水剂。但这类物质使用后有个缺点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水体菌藻平衡,使用完后还需要再调藻调菌,不是非常经济。

(3)生物方法

养殖一段时间的池塘,或是连续多年没有翻塘、干塘、晒塘的老塘,底泥中沉积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是还原性物质,会降低底部氧化还原电位,既而出现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等专性厌氧菌生长的环境,导致硫化氢、甲烷等物质的产生。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减少底泥中的氧债,定期向养殖池中投入各种微生物制剂,或是通过其它途径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将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末尾还要补充一点,在养殖水体中除有机物外,ORP还受到诸如pH值、各种离子、碱度、硬度、温度等指标的影响,而这些指标之间又存在互相影响。譬如碱度增加导致pH升高,而pH升高则导致ORP降低。其中碱度对ORP带来的效果比pH单纯升高所带来的效果更强。

ORP虽不是万能的但却是极其重要的水质指标,我们不能全部依赖只靠调好ORP就能搞好整个水产养殖,这显然很不现实。脚踏实地,严防严控,科学养殖才是生财之道。

最后真心祝愿各位养殖朋友们,养殖顺利,年年有余。

参考资料:

1、水产前沿网."氧化还原电位的重要作用"。

2、通威水产科技频道."氧化还原电位(ORP)在养殖池塘水质监测中重要作用"

苏艳秋、罗国强水产养殖网2014-06-04 22:47:00。

作者:小小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专业水产知识,去关注可为渔业大鱼号!

欢迎留言评论,相互交流!

0 阅读: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