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下南美白对虾白灼病的防治

可为渔业 2021-09-07 23:03:58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是高密度下的精养养殖模式,其优点在于养殖密度大,养殖产量高,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可全年生产,可节约大量养殖时间和养殖成本,一年可养殖4~6茬虾。但这种养殖前期投入成本高,对养殖技术要求也较高。虽然前期成本高,但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样很高。

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沿海虾苗养殖70-80天左右即可达上市规格(内陆3~4个月);适应盐度范围广:盐度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养殖模式(加微量元素),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正是由于这些优势从而使南美白对虾作为我国养殖面积及产量最大的虾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白灼,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后部肌肉部分出现大面积的白肉,并伴随着红须红尾,虾的活力明显下降。对于白灼如果防治不好将会出现大面积死虾。

肌肉白灼主要是由于应激和水质恶化造成病菌增多而引起的。在池塘养殖中可以通过大量换水和调水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这种做法是不太现实的肌肉白灼主要是由于应激和水质恶化造成病菌增多而引起的。在池塘养殖中可以通过大量换水和调水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这种做法是不太现实的。

防治措施:1.能做的就是大量补有益菌,然而补的有益菌不是补芽孢杆菌之类优势群体的有益菌,要补的是能调节对虾肠胃的菌;2.补多维和多矿,钙镁离子也算矿物质之一,虾在蜕壳的时候需要大量钙镁离子,缺乏这类矿物质虾的壳很难硬化,容易遭到其他虾的侵扰造成应激;3.抗应激动保产品,如Ve、Vc。

作者:陆相全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专业水产知识,去关注可为渔业大鱼号!

欢迎留言评论,相互交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