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潮汕人爱潮汕2”,让外地人了解潮汕,让潮汕人更懂自己!】
“潮汕人爱潮汕”的宗旨: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非遗文化,让潮汕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今日精彩话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义指很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炊:做饭)。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

但潮汕妇女却真的在无米的情况发明了一种潮汕特色小吃——无米粿。

提起粿,大家都知道粿在潮汕己有上百年历史,但多以米浆为原料。自古以来,潮汕地区人多地少,有位贤惠的潮汕女人在缺粮时,巧妙地利用当时高产的番薯替代了米浆,创造出了潮汕地区的“无米之炊”——无米粿。
据说在古代的潮汕地区因缺粮,一位媳妇为解决家中无米之炊的困境,将番薯磨成粉制成粿皮,加入韭菜等馅料,创造了无米粿。
无米粿的做法并不复杂,主要是粿皮与粿馅的准备。

1、无米粿的粿皮制法是,先将番薯粉加入等量的清水,搅拌均匀;锅中放入清水(清水的分量应是番薯粉的两倍),放炉上烧至水沸,加入白矾(按1000克水加入5克白矾的比例),倒入番薯粉,搅拌均匀,成稀饭一样的糊状(应比糊略稠)。
待其半熟的时候,即端离火位,待其凉后才使用。(如隔一夜后使用,效果更好)。把粉团分成小粒,滚成圆形薄皮。

2、馅的制法是:韭菜逐条洗净,切成约一厘米小段,炒过,调味。包无米粿的时候,要用番薯粉做培粉。
因粿皮含水量大,故在包馅的时候,手势要轻,能包住即可,包后上蒸笼蒸熟。食时下鼎煎至双面呈金黄色,并配以辣椒酱为佐料,更感开胃爽口。

其实无米粿的馅有很多种,主要是甜馅与咸馅。甜的馅可用南瓜丝、芋泥或豆沙等。咸的是用韭菜切细,加小虾、鱼露、精盐、味精等;或是萝卜丝加芹菜、蒜头、鱼露等。
也有的用马铃薯、芋头或竹笋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盐、味精等调味品;或大豆加少量精盐、胡椒粉。但最好吃的无米粿是用韭菜做为馅,无米粿因此也被称为韭菜粿。

关于无米粿,潮汕地区还有一则民间笑话与它有关。
传说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汕头市郊鮀浦公社鮀西大队的几名农民相约进汕头市内玩。生产队刚刚年终分红,他们的钱袋鼓起来,进城里阔气一下。
他们在汕头城区逛累了,逛饿了,就到慕名已久的飘香小食店用餐,他们点了无米粿,大快朵颐一顿。

他们走出店门,摸着鼓鼓之腹,开心极了。甲说:“我们在乡里顿顿吃番薯,今天中午终于不用吃番薯了。”乙点头称是,稍思,叫道:“不对,我们刚才吃的哪一样不是有番薯粉的成分?”
其他人想了想,认同这种说法,异口同声叹道:“我们终究逃脱不了吃番薯的命。”这个笑话至今仍在汕头市的鮀浦片区、岐山片区流传着。
“无米粿”从明代开始就为潮州地区人们喜爱的美食,街头巷尾随处都有无米粿小食摊。近年,无米粿已是潮汕地区高级餐馆宴席尾声的一道美食珍品,为嘉宾留下余味。
【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里只是作为分享,并无商业化行为!】
——END——
品尝潮汕美食,欣赏潮汕美景,了解潮汕风俗,领略潮汕文化。让潮汕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