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特朗普关税政策严重冲击中美经贸格局,中方已对进口美液化天然气(LNG)加征关税以示反制。彭博社近日报道注意到,中国已连续6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了,这是五年来最长的间隔期,由于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中国买家正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液化天然气。
特朗普(资料图)
在全球能源贸易的宏大版图之中,中国以全球天然气进口第一大国的身份,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一举一动皆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的走向。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在2024年出口天然气8690万吨,其中出口到中国的LNG占其总出口量的4.78%。倘若贸易环境能够一直保持稳定和谐,双方本可在这一领域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贸易市场的繁荣发展。
然而,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反复无常、令人捉摸不透的关税政策,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无情地打破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美国率先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这种无端挑起贸易争端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作为回应,中国从2025年2月开始,对美国LNG额外征收15%的税,以此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但美国并未就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推出所谓的“对等关税”,进一步加剧了贸易摩擦的紧张局势。面对美国这种毫无底线的挑衅,中国果断采取行动,在4月4日毅然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这一系列你来我往的举措,使得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而LNG领域也无可避免地沦为了双方贸易博弈的新战场,硝烟弥漫。
特朗普(资料图)
彭博社的报道宛如一记警钟,指出截至2025年4月,中国已连续60天未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这一数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创下了五年来的最长间隔期。回顾往昔,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挑起的贸易战期间,截至2020年4月,中国大约有400天没有接收从美国海运而来的液化天然气。如今,历史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重演,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而且这一次,中国买家的态度愈发坚决,宛如磐石般不可动摇。他们积极主动地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启了寻找新的LNG供应渠道之旅,以实际行动表明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的坚定立场。
中国在减少对美国LNG依赖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中国天然气供应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并非单一依赖美国。从国内生产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 - 2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仅2023年,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就超过2300亿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达到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60%。稳定增长的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效缓解了因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供应风险,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LNG贸易战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LNG买家和卖家,双方的“脱钩”重塑了全球能源格局。未来,欧洲、亚洲等地区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美国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后,LNG出口陷入困境,能源战略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能源公司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份额萎缩等问题。而中国虽然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供应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加速了能源多元化的步伐,构建起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面对美国的贸易威胁,中方态度鲜明,“中方必将奉陪到底”这八个字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开放合作、多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能源自主。这场贸易战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搞“脱钩”只会损人不利己,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计。中国在LNG贸易领域的策略调整,不仅体现了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深思熟虑,也展现了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灵活应对能力,为全球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